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最新动态/正文

中国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潘志坚:科技赋能下的数字供应链金融

作者: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

2019-04-25

        2019年3月14日,由《贸易金融》杂志、中国供应链金融网、中国贸易金融网主办,北京财资和供应链应用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暨第3届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标兵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召开。

        年会以“数字化时代智慧供应链金融的革新与未来”为主题,积极展开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思考与讨论。大会涉及到丰富和多样的环节,包括主题演讲、联盟授牌、颁奖典礼、圆桌论坛、企业考察等形式。近40位业内重量级主讲嘉宾广泛来自于政府协会、银行、非银机构、供应链企业、物流企业、B2B企业、汽车企业、科技企业、三方企业等供应链金融业态,普遍担任CEO,总经理,总监等职位,行业经验丰富。总共有600+企业,近800位嘉宾共同参加了年会,基本汇集了供应链金融业内各方参与主体。此外,众多主流媒体对本次大会也表示了密切的关注和深入的报道。

        中国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潘志坚应邀出席了本次年会,发表了主题演讲。

QQ截图20190425102933.jpg

中国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潘志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新时代,在座的各位跟我一样,能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供应链金融打破发展瓶颈和革新商业模式的核心动力。在科技赋能下,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正在向数字化的供应链,智能化的供应链转型升级,这已经成为一种必由之路。

        我个人认为,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有以下表现。

        一是数据化和智能化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突破瓶颈原始动力。特别是在线数据采集的技术不断成熟完善,将以往制约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壁垒能逐步被打破,使得金融创新基石不断牢固。

        二是在线化和电子化使得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有效降低。科技促使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了在先受理、审批、投放,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和服务标准化,也使金融服务边际成本有效控制和下降,所以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应该是科技创造生产力最佳典范。

        三是科技使得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得到极大的扩展。特别是在以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突破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物理空间的瓶颈,帮助越来越多的跨区域经营的企业能更加高效便捷得到金融服务。以传统“1+N”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越来越能体现出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的属性。

        四是科技支撑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元素引用,使得大数据的评估模型、监控模型、预警模型重购,帮助企业和供应链更好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闭环管理。

        五是是科技催生了更多的金融新业态的繁荣发展。我们大家都注意到在科技赋能下,供应链金融技术平台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也衍生出动态的平台,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供应链金融资产电子交易所等新业态。在中国境内,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金单、银单、融信等应收账款数字凭证,新型的供应链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可以看到科技赋能下供应链金融的新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

        当然,也应该看到虽然科技赋能有利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但是当前市场上我们认为存在一些瓶颈和困难,需要破题。

        第一,业务模式上,当前的供应链金融还是高度聚焦于反向保理或者是反向金融的模式,更加依赖于核心企业确权。大部分的供应链金融方案核心都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一种无条件的确权,这当然能解决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痛点,也体现了供应链金融企业本身这种核心企业信用延伸和信用增信的本事。但是没有核心企业信用支持的情况下,或者是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如何把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满足各方需求,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依然是行业还没有完全破题的一个课题。

        第二,当前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还需要时间去建立和完善。数据授信和数据风控是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方向,那么当前新技术和新业态还缺少长期的历史数据积累,因此相关的数据评估模型有效性和合理性,有待业务实践中用数据去验证,许多的模型目前仍然更多的依靠专家经验。

        第三,目前客户的QIC,我觉得大家都非常关注,仍然是不得不需要采用线下的手段来完成。特别是国内国外对整个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的背景,反洗钱和制裁合规标准越来越高的标准下,对供应商和QIC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落实要求还无法做到完全摆脱线下手段的应用,也使现在的供应链金融或者说整个签约的流程还相对复杂。如何利用数字化的技术优化客户签约流程,强化QIC,这也是供应链金融需要突破瓶颈的另外一个课题。

        第四,科技创新并不会真正改变供应链金融的本质。供应链金融的本质之一就是信用在整个供应链条的贯穿整合和重新配置。技术创新对于提升整个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盲目的依赖技术。如何把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创新的手段相结合,这才是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核心着力点。

        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参与者我们呼吁,今后商业银行与供应链金融的参加方加强合作,积极探索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新路径,有三点建议。

        第一,建议加强与政府和公共事业单位的沟通。推动公共信息开放共享,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征信、工商、税务、海关等,推动电子政府信息的开放共享,将有助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建立,从而能够促进整个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第二,建议加强科技创新所伴随而来的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比如说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供应链金融的智能合约的法律问题,还是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去提出法律法规完善建议。

        第三,建议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强整个行业技术联盟的组建。推动供应链金融相关技术标准的统一。目前包括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应用过程中,其实还是相对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也就增加了不同参与方互联互通成本,使大规模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相信通过技术联盟组建,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技术标准统一,将为供应链金融市场深度合作和生态圈的完善奠定技术基础。

        展望未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市场整体向多元开放,协作共享的方式深化发展。平台化发展将会是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不管是核心企业基于产融结合的自建平台,还是行业的垂直平台,包括商业银行的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都会在不同的客群和细分市场发挥各自的作用。

        供应链领域的资金提供者也会多元化。除了商业银行和核心集团的关联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有债务资本市场和其他的供应方都会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更有好的互补性。

        风控方面,像张燕玲行长和前面嘉宾所提到的,风控是来每一位供应链金融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相对于已经蓬勃发展的上游融资,未来市场需要的是参与方增加对下游融资的供给,解决分销渠道融资的痛点。

        以上的展望,我觉得科技应用将持续引领供应链金融的变革与创新。中国银行始终长期生根于贸易金融和跨境金融的一家商业银行,供应链也始终是我们中行在公司金融服务领域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中行持续建设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持续升级供应链金融服务。目前形成了覆盖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融资的解决方案。在汽车、电子通讯、装备制造、军工、医药等行业开展应用。为核心企业提供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支持高达数千亿元,向更多的行业和产业复制推广。

        几个月前,中国银行完成了公司金融产品部门的重要的架构重组,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率先成立了交易银行部。未来中国银行将秉承开放银行的理念,与在座的各位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新业态和新合作伙伴加强合作,牢牢抓住现在的产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脉络,共同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场景服务,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营企业,服务普惠小微。希望未来也能与在座的各位加深合作,共同推进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