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最新动态/正文

交出亮眼成绩单!中国经济继续稳中求进!

作者:来源:国是直通车

2022-01-19

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超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6%以上”的预期目标,这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的当天,多位专家在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热点议题进行探讨。

多项指标超预期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去年中国经济内外环境充满困难和挑战,就世界范围来讲,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抬头,世界疫情蔓延,病毒变异;就国内来讲,面临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周期性问题加上疫情散发和自然灾害突发等挑战。

但在这种状况下,国民经济多项指标仍取得了超预期的成就。

首先,经济增长率名列前茅。姚景源表示,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14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他指出,去年两会中确定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是“6%以上”,而中国实现了8.1%的增长率,这表明中国经济实现了超预期增长。

其次,就业超过预期。姚景源指出,去年初的预期目标是“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以上”,实际全年实现了1269万人,超过预期目标。

此外,物价也保持平稳。姚景源指出,去年初中国预期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而全年仅达到0.9%。

RCEP将对中国贸易稳增长起重要支撑作用

不仅如此,面对内外严峻复杂形势,2021年中国外贸表现强劲,首次突破了6万亿美元关口。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外贸数据创新高的同时,结构也呈现明显优化趋势。展望2022年中国外贸形势,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方面,他称,当前全球疫情尚未结束,对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还将带来持续影响。目前,国际机构预计,今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长将低于去年。这意味着全球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有一定程度下降,且近几个月外贸增速已开始逐渐下降。此外,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国际海运费用高企,再叠加2021年外贸基数较高因素,也让2022年外贸运行面临不小压力。

机遇方面,他表示,今年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正式生效,这个全球超大规模的一体化市场,势必会带来庞大的贸易创造效应、投资增加效应和就业增长效应,会对中国贸易稳增长发挥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他强调,东盟和中国都是RCEP的两大核心市场,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盟的系统性合作,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东盟有望继续保持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而且未来中国和东盟要打造“钻石十年”,意味着双边贸易额会朝着7000亿美元至8000亿美元的规模前进。

五方面着手防范化解美联储升息溢出风险

在美国通胀创近40年来最高纪录之际,美联储决策者纷纷表态支持3月升息。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会上表示,中国要从五方面着手,积极防范化解美联储货币紧缩引发的溢出风险。

具体而言,一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强则货币强;二要用好经济政策,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联动,提高宏观政策有效性,实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目标,圆满完成“六稳”“六保”任务;三要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助于吸收内外部冲击,增强货币自主性;四要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五要引导市场主体强化防风险意识。

管涛称,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国内市场主体、个体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相关主体应强化风险中性意识,加强跨境投融资、经贸往来风险敞口管理。

管涛还提到,由于中国经济金融韧性较强,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所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总体影响有限。2022年中美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不会掣肘中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

他进一步称,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货币政策要对内优先,即优先考虑国内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情况。此外,“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涨跌适应性、承受力都大大增强,这也为自主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

护航经济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具有三大特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预期效果,中央制定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前瞻性,是务实的高产出、低投入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成本低、风险低、效果好,体现在三个方面:财政政策强度适度,财政政策精准发力,财政政策发力和改革相结合。

对于刚刚开始的2022年,白景明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应继续提高效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选择投资项目,同时在保障民生上精准发力。投资支出要有一定超前性,投资短板、用于乘数效应和边际效应高的项目上。

中国房地产“软着陆”有两个关键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个别房企流动性风险影响,中国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被打破,市场在快速升温之后出现快速降温。房地产业如何化解风险,实现“软着陆”?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可以通过局部风险有序释放来实现,这也会带来房地产、金融和宏观经济更良性的循环。

在这一过程中,倪鹏飞强调有两个关键:一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对于个别风险企业,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方式,让其自己承担、内部消化。因为相关市场主体在投资决策时是愿赌服输的,所以不能把这个责任推到银行、金融部门、上下游企业去,一定要让直接利益相关者先把风险承担起来。当然,这一过程需要有效隔离,阻止局部风险外溢。

对于房地产市场定位变化,倪鹏飞表示,过去这些年房地产业存在一定的过度发展问题,后续房地产业既不能“勇往直前”也不能“激流勇退”,而是保持平稳降温态势。

防范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同比增长2%,再创新高。中国继续坚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表示,在看到粮食连年丰收同时,也要关注近年来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尤其近两年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

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趋势及中国国内粮食需求结构变化,中国高层近日提出,要保住国家粮食底线,2022年继续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提出要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

“中国高层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虽然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比较紧张,但中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尤其是口粮绝对安全。”李春顶表示,目前大豆、豆油等饲料粮对外依赖程度比较高,要未雨绸缪,加以防范。

李春顶建议,2022年中国粮食安全工作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落实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抑制耕地“非粮化”,同时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产量。还要构建扶持政策体系,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压实地方粮食生产责任,扩大粮食产量。

文/陈婧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