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让不少宅在家的市民远离了人员密集的菜市场,拥抱“互联网”,使得线上买菜平台业务量激增。而随着市民生活逐渐回归正常,带着“烟火味”的早市及菜市场又开始有了人气。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的线上需求一下被“点燃”了。但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也迎来了供应链、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全方位考验。未来,线上买菜是否会依然火爆?
分水岭还是风口
疫情暴发之后,许多市民在网上买菜已成为常态化。在不少人看来,生鲜电商迎来了大发展,但是到底是分水岭还是风口,要看各平台在疫情期间能否应对所暴露出的各种问题。
2019年下半年,不少生鲜电商平台因资金链断裂而难以为继,而到今年第一季度,在流血的生鲜电商企业因“疫情”被迅速盘活。
平台业务量迅速激增。“疫情期间,最多时我们同比实现了4倍左右的交易额。”每日优鲜合伙人兼首席财务官王珺介绍说,另外,疫情带来了一波集中的用户习惯养成,我们发现只要用户买到3单之后留存就会非常稳定。
但是记者发现,在2019年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Q2中国互联网流量季度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在2019年6月,生鲜电商行业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4.9分钟,人均单日使用次数达2.5次。如何获取线下用户流量是关键。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阿里本地生活60后用户线上买菜的订单量翻了4倍;每日优鲜今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期间,40岁以上用户增加了237%;美团60后、70后用户分别以36.7%、31.5%的占比成为外卖新客增长的主力;饿了么平台外卖生鲜的50岁以上的用户,环比节前增长了2.3倍。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疫情期间大多消费者选择“宅家”做饭,这也加快了生鲜电商被消费者接受的过程。以前很多消费者习惯到实体店买菜,疫情期间出门不便,生鲜电商在此期间销量暴涨,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平台一度出现商品售罄的情况,促使消费者开始尝试不同的平台,这也让不少企业看到机会。
《报告》中还显示,供应链以及配送等方面的短板,是很多电商此前被市场淘汰的原因,这仍是目前存在的“老大难”。解决了,就是机遇;解决不了,就是过不去的坎,会被大浪淘沙淘洗掉。
供应链、配送难题成为疫情期间众多买菜平台的共同“痛点”。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初期为了保证供给,不少生鲜电商采取采购人员驻守产地的做法。同时,创造性地以“共享员工”的方式将餐饮、旅游等行业的赋闲劳动力利用起来。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在及时配送、后端供给等方面确实存在压力。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优势将愈加凸显。疫情下,生鲜电商在及时配送、质量保证、后端供给等方面的压力加大,同时也暴露出前后端协同的不足,将促使电商在商品、供货渠道、配送、服务等环节更加完善,以提高效率。未来线上和线下的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推动零售行业发展。
留住用户是关键
市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而平台如何留住增长的用户?
凯度咨询预计,2020年,生鲜、快消品及医药品类在O2O上的销售额至少翻倍;果蔬生鲜份额增长率为179%,快消品份额增长率为130%。相比之下,餐饮外卖类的增长率只有39%。
对于“菜市场”的回归,莫岱青表示,线上买菜的热度会有所回落,不过培养起来的线上购买习惯还是会存在的。
有专家认为,虽然疫情期间买菜平台的知名度、用户量和业务量大幅增加,用户群体从年轻用户向中老年用户渗透。但疫情之后平台能否维持良好的供应链体系、配送效率、菜品质量等至关重要,否则这段时间吸引来的用户最终仍会回归到更让他们习惯的线下买菜上。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的那样,生鲜电商的竞争力如同一座冰山,大家看得到海平面上的商业模式、业务规模等花样,但底层支撑还是海平面下的生鲜供应链,可以说生鲜供应链是打开市场的钥匙。
据网经社讯,疫情的催化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养成带来的倍数级增长的订单规模,一定程度上为这些问题带来解决方案,商品品类的逐步扩充、订单规模带来的边际效益、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的提升下,会放大冷链运输的需求,这个时候生鲜供应链应与生鲜电商同步,甚至要快生鲜电商一步,所以生鲜供应链是核心,更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从物流来看,新零售时代生鲜电商供应链是发展的关键。对此,资深物流专家牟屹东认为,首先是技术驱动。过去的生鲜电商盈利的项目仅 1%左右,其中很大程度上受生鲜供应链影响。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去年冬季,生鲜电商市场缩减,发展遇到危机,后在疫情特殊时期得到业务拉升,加之随着夏季来临,市场需求将回升。目前,就整个生鲜电商发展而言,要不断提升服务体验,深入培养大众对生鲜电商的消费习惯,加快形成规模效应,通过降本增效,扩展生鲜品类,延伸供应链产业链,推动生鲜电商可持续增长。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赖阳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企业要意识到经营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要持续打造自己的吸引力,这样才会积累更多忠实消费者。”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攀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此前生鲜电商并没有达到行业预期,大部分有过网购经验的消费者还没有养成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但是疫情下人们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会被培养起来,多年沉淀的生鲜电商或许将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