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第六届中国供应链金融服务联盟年会在杭州隆重举行,网贷天下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也被邀请出席。会议围绕新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如区块链、物联网、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的一些服务,这些新技术如何驱动工业创新和服务升级,是如何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效率与服务价值。
关于这些问题,百融金服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蒲克强接受了网贷天下的专访,就新科技发展如何助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网贷天下:
蒲总您好,我们都知道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在金融创新业务上发展很迅速,现在供应链金融也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和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
供应链金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首次作为主体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供应链金融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最佳方案之一。<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整合供应链金融中各参与主体相关电子化信息资源,构建数据互相流转的电子化数据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那么想问一下您百融金服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蒲克强:
两个问题 一个是定位,一个是发展方向。
定位为构建、连接、赋能。做好供应链金融需要打造一个生态圈,百融构建“产业+科技+金融”生态圈;百融是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云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搭起普惠金融供需两端桥梁,并通过数据赋能、资产化赋能、平台赋能把资产资金有效连接、赋能。
数据赋能,供应链金融的链条上真正有资金需求又难以得到授信的主要是中小微群体,它具备了企业与企业主的双重属性,数据赋能是把产业端的行业数据与百融C端大数据相结合,形成“C+B”的数据完整画像。
资产化赋能,也是百融小微金融核心技术。通过对产业场景的深度解读,结合百融大数据对行业数据金融化,通过百融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有效识别风险,对整个产业端基于产业场景形成一套完整的风控体系。
平台赋能,资产和金融端需要一个桥梁,通过我们平台的赋能连接,一方面我们的资金端有数千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端对接了千亿资产规模的产业供应链场景;平台赋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实现了资产与资金端的有效对接。
百融的发展方向:产融结合、合作共赢
产融结合
即科技助力基于产业的供应链金融;金融基于场景,没有产业合理、有效支撑,金融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合作共赢
在这条生态链上,银行端提供优质的金融资源,产业端提供深度的行业数据,作为中间“润滑剂”的金融科技公司则需要把整个产业数据实现金融化,打造出一整套完善的风控体系。通过“金融+科技+产业”专业化分工,共同合作,共同盈利,实现共赢。
网贷天下:
“C+B”的特色赋能模式能全面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把控风险,并为小微信贷业务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推动金融产业全面升级;而“金融+科技+产业”的生态链全面助力企业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双方共赢。所以表面上小微企业是在拼业务、拼客户,其实本质是在拼风控。
新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发展和供应链金融领域应用,驱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那么百融金服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呢?
蒲克强:
我们提供一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
第一、“C+B”小微全息风险画像
我们提供产品的解决方案包括了大数据技术-“C+B”数据的全息画像,集合了产业的场景数据和行业数据以及百融的C端大数据。形成了对中小微群体全新的“C+B”“主体信用+交易信用”风险画像。
第二、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智慧风控
人工智能提升了风控的识别手段,依靠人工智能的识别手段技术,不断提升贷前、贷中、贷后的算法能力和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风控的预警能力,形成智能化、线上化、自动化智慧风控解决方案。
第三、产业供应链场景挖掘,线上化场景化信贷产品设计
利用“业务的数据化”和“数据的业务化”双向手段补齐短板,具体表现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即业务数据化,即整合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从而更准确判断衡量借款企业实际的还款能力,为解决金融核心业务中的风险定价提供支撑。同时数据背后的信息如何应用到业务中、发现需求,则是更有价值的,即数据业务化;通过对各行业的深度解读,实现产业数据的金融化,在风控模型的设计和金融产品的打造上做到“量体裁衣”,助力银行端提供专业化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网贷天下:
我们都知道您这边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风险领域专家,一直专注于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去解决金融领域的痛点。拥有丰富的金融业风险管理、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项目经验。
供应链金融服务核心是风控,新科技的应用对供应链风险控制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蒲克强:
1.大数据实现“C+B”全息风险画像
由于小微企业具备双重属性,对其的风险评估往往需要兼具企业和企业主。在后者上,百融金服充分发挥了C端数据上的优势,并对行业数据深度解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C+B”风控模式,通过对企业主和企业自身信息进行审核,实现全方位画像。
2.人工智能实现“主体信用+ 交易信用”,解决中小企业评价问题
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百融金服并不止步于主体信用评估。不同于传统单纯依托静态的、事后的数据,百融金服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各类交易行为进行交叉核验,比如对订单、仓单和应收账款的动态匹配,还原了业务和资产的真实性,全面反映企业的交易信用,形成“主体信用+交易信用”。
3.线上化、自动化,把控风控的同时,解决成本效率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够从很多不同的维度对企业有关数据进行线上化、自动化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也有效防范了道德风险发生,使得金融服务更下沉,实现金融普惠;在把控风险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实现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据悉,百融金服目前在塑化行业、化学品、快消行业和“三农”等多个产业领域开启了供应链金融的布局,基于C+B全息风险画像打造的“惠融贷”已经在多家金融机构落地合作;百融金服通过科技构建、连接、赋能,助力普惠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