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协作
打造链上服务“一体化
在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空间”概念逐步淡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加速一体化进程,银行应坚持“开门办行”理念,破除条块分离的传统经营模式,跳出属地限制,探索跨平台多元协作机制。
首先,要探索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通过发挥集团合成与总分联动优势,有效拓展各分行、海内外机构及金融同业共同参与跨区域供应链金融业务。浙江分行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建设契机,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合作,在系统首家、同业独家投产跨行资金保付业务,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企业抵押担保难、异地贷款难问题。
其次,要探索各专业平台合作,与新型线上贸易服务平台、大型仓储物流企业、专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对接,实现重点领域金融全链覆盖。浙江分行与省政府采购平台“政采云”及网盛“生意宝”平台合作,创新推出“政采e贷”“生意网贷”,基于平台采购供应商和企业的订单、交易流水发放贷款,目前已服务平台招投标项目1128个,服务链上企业超1.2万户,有效激活了应收账款。同时,要探索加大银保银担平台合作,加强银行与省担保集团等政策性担保“总对总”合作,为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特别是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增信服务,破解融资难题。
聚焦需求场景
紧抓链上服务“差异化”
要想引金融活水触达供应链各环节,关键是针对链条上的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不同时点需求和特点,探索相适应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实现全场景、全周期精准滴灌。
针对现代化产业集群,通过创新开发符合各产业集群间供应链特点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构建集合现代化生产、贸易及物流等全程综合金融支持体系。浙江分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根据科技企业园区、高新制造园区、特色小镇等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特色,研发推出了新型小微企业园区建设贷、入园企业前期贷、特色小镇贷等全链条产品,向389家产业园的入园企业发放贷款77亿元。
针对制造业领域,以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为链上企业提供信贷、结算、科技平台等综合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重点领域制造业全链式发展。浙江分行推广链捷贷、云链保理、e账通等区块链产品,为宝武集团开发直联模式“链捷贷”业务和线上票据保兑仓业务,创新农夫山泉商圈个人链捷贷模式,帮助企业盘活滞压金融资产,目前已为14个商圈核定合作额度100多亿元,实际授信客户900余户,累计放贷超24亿元。
针对供给、流通和消费“三端”,加大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以资金畅通促商品流通,打通商品供给、商贸物流、终端销售等供应链价值实现的三个关键环节,释放消费潜力,力促国内大循环。针对外贸领域,要综合运用贸易融资等工具,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小微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新业态的供应链金融支持,保障外贸领域产业供应链全球化协同发展。
加速科技赋能
力促链上服务“智能化”
供应链金融是典型的数据驱动业务,链上企业的订单、发票、物流等信息数据天然具有金融属性。银行要逐步打破现行政策思维定式和业务惯性,适应数字化浪潮下的技术迭代和转型需要,通过强化金融科技运用,以“智能化”促成业务效率和风险防控良性循环。
第一,要注重效率提升。要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充分整合供应链上的企业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相关数据,积极引入法院、税务及政务等外部信息数据,对链上客户精准“数字画像”,实现快速放贷;要充分应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特性,解决应收账款登记和确权难题,破除线下供应链贸易背景难以核实、服务成本高等问题,以此突破服务的时空限制,实现链上客户注册申请、资料上传、票据签发以及贷款发放全流程线上自助操作,促进金融机构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双提升”。
第二,要守住风控底线。要重点以核心企业资信实力、贸易背景真实连续性、业务封闭运行与贷款自偿性等为风险管理的基础,丰富供应链金融数据库,整合系统、统一端口,进一步利用数据交互和交叉验证科学识别风险,同时探索运用感知仓储和卫星定位等技术,自建“金融大脑”动态监测全产业链交易、仓储、资金等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有效提高供应链金融风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