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正文

搭建数字产融生态,产业供应链金融助力实体经济

作者:万联网来源:万联网

2020-12-07

微信截图_20201207140153.png

2020年11月24日,由江苏省商务厅指导,万联网主办,江苏省现代供应链协会联合主办的“2020第三届中国(南京)产业供应链金融高峰论坛”在南京正式召开。此次论坛主要聚焦“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升级”主题,邀请来自监管单位、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票据平台、金融机构、保理、金融科技公司、法律等基础服务方及行业协会、企业高管300+人合作论道。


本场论坛第一场圆桌对话由深圳市先行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梁超杰主持,新希望供应链金融总经理柳林、国药融汇总经理刘英华、汇鸿国际集团总裁助理李宁、江苏银行公司部副总经理林凌参与讨论,围绕“搭建数字产融生态,产业供应链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展开了精彩论道,激烈的观点碰撞让现场掌声连连。

以下为万联网整理的速记内容,内有删减,未经嘉宾审阅,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梁超杰:这个圆桌的主题是《搭建数字产融生态,产业供应链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在这个环节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和金融企业互动的问题。核心企业在这个过程里如何组织上下游企业集团式或者团购式的跟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成为了当下的第一个热点问题。基于数字时代,数字金融如何深度融合的相关话题也值得深入探讨。

今天非常荣幸可以成为此环节的主持人,和柳总、刘总、李总、林总一起共同探讨。首先请几位先介绍一下自身所在的企业,以及在155号文【此处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19〕155号】和226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出台了以后是怎么理解文件的,并且在产融结合方面有哪些安排?

柳林:感谢梁院长和万联网,我是新希望供应链金融公司的柳林,我之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十几年,最近在从事产业金融科技相关领域的工作,新希望是一家民企,成立至今超过38年,集团主攻的赛道主要有食品健康、乳业、消费、地产、文旅等等,年销售额超过2600亿,旗下公司遍布全球近1000家。集团近年来非常重视供应链的转型,还有供应链金融的发力,在今年三季度召开了第一次集团旗下的供应链管理大会,也驱动了公司供应链整个转型发展。我们这家供应链金融公司就这样应运而生,后续很期待能够与在座的各位同仁交流协同。

刘英华:我介绍一下国药融汇,大家对这个公司可能不太熟悉。其实国药融汇本身是植根于产业,是中国医药集团下的国药控股。我们从央企孵化来的,公司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解决央企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方面的问题。

国药融汇做什么?其实是做几件事,一是支持整个国药集团的资金流的问题。作为一家流通企业,我们以应收为主,主要是针对三甲医院等民营医院的应收,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是桥梁和中介的作用;第二是解决商业流通。国药融汇保理,我们更多的是做金融的工作,未来会围绕未来应收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有分销的职能,所以我们在整个商业流通环节也承载了重要的职能如订单融资等等;第三个就是信用流通。在国药体系内有很多的终端药店和中小经销商,包括很多的中小器械品牌代理商等等,如何让他们发挥作用,也是我们国药融汇要做的事情。我们不是一家金融公司,我们是一家产融公司,一手拉着产业,一手拉着金融,希望借助融汇保理这个平台,能够让产业做的更好、金融机构资金更安全,收益会更好。

李宁:谢谢万联网,谢谢梁总,有这个机会和各位嘉宾介绍一下。

江苏省汇鸿是江苏省国资委下属的省属的国企,也是江苏省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我们起源是原江苏省各家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经过多次的整合而形成的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目前每年销售额大概400多亿人民币,净出口额接近50亿美元。2015年上市以后,汇鸿确立了打造全国领先的供应链运营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过“十三五”整体的发展,我们确立了三个主业,一是供应链运营,二是投资与金融,三是环保产业。

在供应链运营方面,从产业的角度来说,由于我们是多个公司、多个企业合并重组,所以我们具有多产业协同的业态,在供应链方面主要发力在食品、生鲜以及绿色循环经济领域,同时还有一些传统的业务,如纺织服装业务等等。

在2018年八部委发了全国创新应用试点工作之后,汇鸿集团积极的参与,率先建了汇鸿自己的供应链研究院,我是供应链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在商务厅的支持下,我们作为发起单位,创建了现代供应链协会,我们也期待和省外省内的供应链领域、包括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伙伴一起做一些创新,共同发展。

林凌:首先谢谢万联网、江苏省商务厅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让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我是江苏银行公司业务部的负责人。江苏银行是江苏省内最大的省属法人银行,我们的主要基地是在南京,所以是立足长三角地区,包括江苏省内的17个地设了经营网点,除了江苏,还有上海、北京、深圳和杭州四个分行,除了立足长三角地区,还会加入到京津冀发展区域,以及大湾区的经济发展里面。这是江苏银行的整个经营机构的布局。

江苏银行把供应链金融作为主要的方向,是从2015年开始的,2018年江苏银行入选了商务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三家试点银行之一,也表明了江苏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上面是有自己的展望和追求的。

梁超杰:我们进入第一个话题,226号文和155号文都在不同程度强调了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提到了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之间如何合作的问题,各位是如何理解生态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话题?今天我们相处有三位来自于实业的嘉宾,实业里面也有财务公司,也有小贷公司,也有租赁公司,相互之间对银行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自己内部搭建的产业生态和产融生态过程中,各位都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考量?

柳林:昨天在圆桌讨论预热的时候,我看梁总已经在帮我们做一些引导了,我这边发表一下我们看法。我没有明显的倾向在供应链金融中到底是谁当主角,至少短期之内我看不到很分明的界限。

就昨天提到的问题,我有一些思考,对于未来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方向性指引的四化,我是这么理解的:

一是场景化,做金融提到场景。我们很容易想到去年、前年政府监管部门提到的无场景金融,这是前几年比较火的现金贷,供应链金融是反过来的,它是具备现场景特点的,首先需求来自于场景,上下游都有融资的需要,所以它是一个有很强场景属性的金融的服务业态。今天有很多的科技企业和科技平台,作为产业链上很重要的关键节点,我们需要打开场景,包括数据的打开、系统的打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二是生态化是这么理解的,两个方面,首先我也看到大家都提到是要共建生态,因为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里面,银行端和核心企业端单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到这个事情,需要金融机构、核心企业、政府,以及旗下的监管机构等多参与方的协同发力,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另外,既然是生态,就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刚才大家提到了很多所谓的信用问题,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信用,有商业信用,但是做供应链金融,特别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很重要的一点是基于商业信用,这个商业信用的沉淀是需要时间的。另一方面要说到数据,数据的沉淀和积累也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一定的稳定形态。

三是线上化。线上化不是新东西,后疫情时代,线上化是每一个市场主体,包括政府都要考虑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非接触式的服务,成为一个必要的服务和产品选项。

最后是数字化。我觉得数字化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流程,现在可以看到在产业金融服务过程当中,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决策。我以前是搞风险管理的,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我站在银行的角度理解,核心有三个方面,一个场景,场景内的商业数据的应用,我们搞清楚链上企业的经营情况,还有历史信用。

二是商业银行自己,金融机构通过行内数据,通过征信机构获取的一些大数据。第三方面来自于政府端。政府端的数据也在逐步的强化,政府在产业金融领域里面的数据金融方面已经在快速前进了。这三个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对于我们管控好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集团内各个主体之间的协同,我也说一下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像新希望这样的大型产业集团,产业板块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是非常明显的,我们有非常成熟的板块,也有新的板块,如面向消费者端的食品,生鲜板块,这些板块在供应链上的准备还有很多的基础设施要完善。我们核心帮企业梳理两个事情,帮他们搞清楚供应链金融里面的需求是什么,它通过贸易的方式,通过产业自己的解决方式在做金融,可能是不太合适的方式,供应链金融还是金融,还是要回归到监管的框架下。所以我们现在在帮助产业板块梳理和金融机构对接,这里的场景需要用什么金融产品来满足,也包括一些微创新。

第二个工作,也在帮助我们的产业板块做一个更基础的事情,像信息化在某些领域里面发展的比较成熟了,但是仍然在某些板块里面发展的比较薄弱,怎么做金融?银行怎么看清楚链上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画像?看不懂。我们重要的精力是参与甚至主导产业板块的数据中台的搭建。

梁超杰:产业主体内部要建立一个产业数据库,这个是特别有意义的话题。

刘英华:谢谢刚才柳总的分享。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个企业和大家不一样,因为我们是一个社会化的企业,国药融汇除了有国药控股之外,更多的会引入社会资本,它每到一个地方开疆破土都会有一些资本方式收购当地的核心资源。我更多的考虑,我把供应链金融公司定位成什么呢?我们就是一个桥梁或者连接器,产业自己是通过自己的贸易或者自身的正常的产业来赚钱,我帮他们做什么?我可以让它卖得更多更好更便宜,金融机构很想把钱投到实体经济里面来,他们要赚资金运作的钱。

155号文还是226号文,回归到一个问题,我们怎么起到一个桥梁和连接的作用,这是产业系出身的平台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我们和供应链公司是什么关系?我一直觉得,供应链公司也好,保险公司也好。假如说我们把一个生态看成一个场景化,我们的租赁公司是在修碉堡,他们是把钱用在投生产设备,投各个终端,他们的结构更加稳健,把碉堡修的更加稳固,如果碉堡和碉堡之间要运送弹药,要修通路,我们供应链公司是带着银行一起,这些修路钱银行给我,谁修这个路?我们来修。我们是连接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跟租赁一定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财务公司跟堡垒公司是相似的,医院比较强势,医院从来不缺钱,我们更多的起到风险解释,让银行更看得懂。

去年我们做应收做的很多,价格做得很好,赚的很开心,今年银行看懂了,觉得原来你们自己做没有什么风险,虽然是真的没有追款,但是医院也会给钱,国药也会正常经营,中间的风险可控的,没有我们的资产表现银行是不敢开门的。这个对我的经营来讲是种挑战,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个良性风险,因为我们让大家看到了风险。

下一步更多的数字化考量,真正让银行的钱导入到生产经营中去,比如要生产大量的器械,有大量的待产,这些在银行最害怕做订单融资,因为看不懂。我定一个大的耗材,一投就是两三年,我哪里知道这些设备能够在医院里获得收入,这怎么解决?我们站在产业的角度,比如它可以拿到罗氏的代理权,包括它的财务管理能力等等。我们要让这些风险和整个表现更加的线上化、数字化,帮金融机构和经营机构一起把风险看的更懂。主角我觉得就是整个的核心企业,谁在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最重要的核心目的是让整个资金流到真正的实体经济当中,真正的发挥我们的连接和桥梁的作用。

李宁:我先谈谈汇鸿目前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首先像马教授所说的,我们的数字化实践首先还是从企业内部的ERP做起,首先要把内部多重架构的体系的数据全部打通,系统要打通,我们现在在搞的整合工作打通了五六十套系统,内部整合的工作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是多供应链,多主体运作的多供应链的状态下,所以现在所考虑的是在一些成熟的板块进行业务中台的设计,例如食品生鲜板块,底层的ERP相对稳健,比较固定,用这样的形式构建内部IT的架构。

供应链金融,我们更多的和外部机构做一些合作。内部来做确实没有外部那么专业。从食品生鲜这个板块来说,更多的是聚焦于全端的集采方面的订单融资,以及终端的仓单租赁,仓单质押的融资。

从绿色循环供应链的角度来说,主要有几块业务,一块是绿色板材,一块是进口纸箱业务,还有废纸回收,我们都做了全国的前三。在废纸回收方面,我们和一些银行在合作,像我上游的供应商做保理的业务,像我们核心企业应收款做一个保理的业务,提升整个资金流转的效率。

这是各个链条之间的业务还没有完全打通,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去考虑和规划的事情。

林凌:今天也算是金融机构的代表,我觉得在这个生态里面,大家是要立足自己的主业,守住自己的优势,然后共同建成生态的。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银行来做,我相信银行也做不了,比如核心企业,核心能力,你是供应链的组织者,你的上游下游资源分配是有话语权的。再说到金融行业,金融行业有些核心能力也是核心企业不具备的,比如说资金优势,银行其实是一个经营风险的企业,这么多年银行之所以能在这个社会里面长久不衰,是因为把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核心能力来打造。随着数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银行会重新打造基于数字化的风控体系。

银行是站在金融产品创新上面来讲是有自己核心能力的,一个金融产品的创新不仅仅受限于金融单元的一些设置,还要考虑到后面法律的关系,考虑到风控体系的关系,考虑到整个审批体系的改造。这一个体系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而银行这么多年以来还是相对轻车熟路的,我觉得银行有自己的优点。

以江苏银行为例,作为一个金融机构怎么拥抱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新潮流呢?江苏银行强调的是三化,一是强调要智慧化,其实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我想做智慧化的产品,怎么样让产品智慧化呢?能不能提供金融产品的时候让企业少跑银行呢?现在不管是合同的签订,还是提款,还是放款,传统的做法都要跑银行,都要提供一大堆资料。随着供应链平台,我们产业端数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交易也是越来越数字化,提供的材料也越来越数字化,所以我们在设计金融产品的时候直接会设计无纸化、线上的金融产品,直接赋能供应链企业。

以前的银行是坐等企业上门,现在也要变成主动,能不能把企业找资金的动作转化成资金来找企业,以江苏银行为例,我们会通过大数据主动的筛选一批白名单,通过新兴的科技,让企业直接浮现在我们的营销范围内,让我们的部门经理主动上门。226号文上面指出,做供应链金融有支付、结算、财资管理,还有融资,我们帮助企业和自己的营销人员分析企业的金融需求到底是什么。

生态化。比如说立足于江苏省,江苏省内有一些比较领先的行业,比如化纤、建筑行业、纺织行业,我们会聚焦这些具体的赛道,为这个行业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而不光是一个融资,一个产品的投资。

最后谈到管理的智慧化。也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提高智慧管理的效率。

梁超杰:谢谢林总。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如何做供应链金融,在产业和金融之间有些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一个是数据,尤其是场景中的数据都在哪里?银行做梦都想要这个场景数据的。第二个问题,产业要往前走,银行在这个过程里面给予的支持是晴天和雨天都会支持吗?银行能不能真正的一起风雨同行?在这个过程里面,系统到底放哪边?

林凌:比如说这个系统到底放在哪边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特别纠结的问题,本身来讲,我们和平台也好,和核心企业也好,首先会看它的信用逻辑是什么样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样的,我会优先选择平台资质非常好的企业去做。至于技术上面来讲,数据在流通过程中是可以不见面的,我们和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这样做了,企业可以说你数据不离开你的平台,但是进入到双方共同认可的评估体系里面。

李宁:其实银行在金融方面肯定有天然的优势,讲到供应链金融数据到底在哪里,到底听谁的,我一直在想,我们今天一直在聚焦供应链金融或者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金融,事实上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在做数字化,我们搞供应链金融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之下做的,在这大潮之中,供应链金融可能会走得更顺一些,更快一些,你说我们在产业供应链里面能不能称得上大数据,我觉得也是见仁见智的说法,真正的大数据是整个社会的数据。

我们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来说,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整个业务是不是可视化,具体的业务是不是安全,可能更多面对的是小微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的金融风险,这不是产业供应链解读的问题,是社会的大数据才能把整个企业画像,个人画像综合风险评估做出来的事情。我们要依赖于政府的数据,依赖于银行体系的数据,依赖于产业互联网、产业金融的数据,更多的是大家各自做好专业的事情。我们这种核心企业对产业更加了解,对于我的上下游企业更加了解,对于业务模式,业务创新更加了解,我们把这部分做好。

刘英华:我先回答一下数据给不给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核心企业一定不给。国药融汇自己是开放了所有的采购数据,央企也要实现数字化,我把这个活干了,你们把这个成果拿走,我们干什么。任何机构欢迎你来,给什么看什么我说了算,这是核心企业的优势。

我们存在的价值,银行端没有解决数据来源的问题,数据会在我们这些平台公司里,真正的供应链系统在产业体系。整个金融风险和风险管控,到开户,到出帐,所有的供应链系统是在银行。我们连接两端的风险管理和匹配系统,我们可以告诉银行这个订单企业的风险评级是什么,它应该走到哪一步了,在第几个月的时候就有营收,这个系统的数据是在我们,我们可以开放给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一起来做这件事。

梁超杰:这些隐性信息是不能在报表反映出来的,这种供应链管理能力所产生的商业风险的管控是产业端最擅长的,我觉得应该发挥这样的优势,然后再跟银行进行合作。英华总讲得很透。

柳林: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关于数据的问题,在数据的管控上大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和默契,什么样的数据可以出来,什么样的数据要脱敏,有一些标准。

咱们国家四千多家商业银行,几万家小贷商业保理公司,但是绝大部分做的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很少看到雪中送炭的情况。

跟另外两家企业同行不一样,我们现在接触的也有搞物流的,也有搞化工的传统行业,有搞医药的,也有美容整形的医院。跟商业银行交流中比较尴尬的一点,我感觉定制化的程度还不够,这也是我们平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做嫁接,帮助银行搞清楚每个产业板块里面具体的需求,其实是有很多定制化的成分。

标准化的产品,金单也好,至于用银行的还是用平台的,我觉得解决问题就好。现在有个什么问题呢?最近的蚂蚁事件,虽然蚂蚁事件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在零售经营端,在我们服务的个人的领域,体验是很好的,比如二维码支付,快捷支付;到供应链金融,虽然这个创新服务,在线化的,智能化的手段,里面的一些痛点还是很重,比如企业开户,交易行为的验证,比如说交易环节还要插U盾,这些都是大家吐槽的一些点。

大家回看一下自己所在的企业,链上很多的小微企业发现一个问题,他们本可在场景里面通过我们的产业平台去融资,但是他们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在融资,成本更高,这也是一个无奈的现状,我觉得也有改善的空间。

梁超杰: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请几位嘉宾想一想,在数据改变金融和产业的过程中,大家最希望江局长做什么?

林凌:我原来是江苏银行大数据部的,我对数据是非常敏感的。在江苏省范围内,江苏银行具备一些数据上的优势,我们跟国家、省、市都有合作,现在做了B端金融以后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除了根据股权来的,还有根据非股权的一些情况,关联企业的情况非常有助于我们发展供应链金融。

李宁:我跟江局长在协会也是同事,从协会的角度来说,针对不同的产业链,如果有机会,我们最好能够对数据的标准提出一些规范的要求,不管是企业也好,企业和银行金融机构也好,如果语言不统一,沟通成本特别高,我们协会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

柳林:大家讲标准化的问题,不只是数据的标准化,希望形成一些标准,如果跨行业比较困难,比如像农业方面可以建立一些行业标准。

梁超杰:谢谢各位嘉宾精彩的发言。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在数字如何改变产业,如何改变经济运行,套用总书记的一句话:“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总书记也讲了另外一句话:“以变局中开新局”。在数字时代,生态各方如何收集自己在这个生态里面的数字资产,形成新的生产要素,我觉得这会是未来创新的一个主阵地,也是值得期待的一个方向。

最后,“数字化改变世界,产业引领未来”,谢谢大家!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