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最新动态/正文

葛海蛟:讲好普惠金融“光大故事”

作者:本刊记者 马腾跃来源:中国金融家

2019-08-28

QQ截图20190828095226.jpg

        “作为一家金融央企,光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牵挂于心,对阳光服务精筑匠心,对普惠金融不忘初心。”

        在接受《中国金融家》独家专访时,中国光大集团党委委员、中国光大银行行长葛海蛟用一席肺腑之言诠释了“初心”二字。他说:“普惠金融事关国计民生,是光大银行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最郑重的承诺。”

        因为初心,所以坚守。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的要求,而在2018年末,作为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光大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实现了31%的增速,这个数据在2019年依然坚韧强劲。

        耕耘普惠金融,可以让小微企业和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体会到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在此过程中,普惠金融的“光大故事”是如何演绎的?“阳光普惠”品牌是如何打造的?“阳光服务”宗旨是如何体现的?带着这些问题,围绕“责任与情怀、机制与创新、科技与风控”,本刊记者与葛海蛟展开了对话。

        《中国金融家》: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普惠金融发展迎来了“黄金时间”。在您看来,发展普惠金融有何重大意义?光大银行秉承怎样的一颗初心开展普惠金融业务?

        葛海蛟:“普惠金融”也叫“包容性金融”,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早在2005年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年”宣传活动中首次提出。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我国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专门制定《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发展普惠金融的基本路径。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建设普惠金融体系。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指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可以说,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普惠金融发展迎来了“黄金时间”。

QQ截图20190828095351.jpg

        普惠金融事关国计民生。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银行业角度讲,发展普惠金融是银行业坚持主业、回归本源的重要体现,是大有可为的“蓝海”。就拿小微企业而言,目前全国小微企业法人约30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7200万户,每天新注册市场主体5.8万户。庞大的潜在金融需求,为银行拓展市场提供了巨大空间。

        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是服务实体经济和大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光大银行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自2018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发展普惠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为目标,以解决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重点领域融资难为重点,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发展普惠金融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只要主动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就能将金融活水引向最需要的地方,让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分享到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这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最郑重的承诺。

        《中国金融家》:近两年来,光大银行先后成立了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和普惠金融事业部,不断完善机制保障。目前光大银行已经形成了怎样的普惠金融业务架构?

        葛海蛟:2017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为落实国务院要求,原中国银监会牵头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根据方案精神,光大银行结合实际,2017年在董事会、管理层分别设立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侧重发挥普惠金融发展的制度设计功能、普惠金融业务的统一规划和统筹管理功能。2018年5月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组建了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从总行层面系统推进普惠金融的政策研究、业务创新、产品研发、组织营销等工作。

        按照“专业部门、专营机构、专家审批”,去年39家分行全部设立了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和普惠金融部,重在抓好政策落地和营销推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内部管理流程,推行27家分行小微企业“信贷工厂”作业模式,配备相应的审批专家,实行产品标准化、业务流水化、流程一体化、操作集中化,重点服务于授信需求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帮助他们解决融资上“短小频急”的难题。我们注重下沉重心,致力于打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最后一公里”。去年11月,光大银行第一家普惠专营机构——苏州干将路支行正式挂牌,一起授牌的还有北京西直门支行、广州大道中支行等共10家机构,今年又新增深圳新洲村支行、成都蜀汉路支行等10家机构,通过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

        为提高经营机构和客户经理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光大银行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单列信贷额度,专项用于小微企业的支持投放;在绩效考核上,提高绩效系数,向普惠金融业务倾斜;同时还推出配置专项资源、还原免税收入、优惠资金定价、落实免责条款的实质举措,普惠金融发展的精气神焕然一新。

        《中国金融家》:请您从小微金融、涉农贷款、精准扶贫等方面总体介绍一下光大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开展的成果,同时也请您为读者讲述一些光大银行的普惠金融故事。

        葛海蛟:发展普惠金融,光大银行责无旁贷、不遗余力。截至2018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82亿元,增速31%;普惠客户数近31万户,较去年同期净增5万多户;成本控制有效,四季度新发放贷款利率较一季度末下降74个BP,“两增两控”顺利达标。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100亿元,较年初增加160多亿元。认真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扶贫贷款余额159亿元,较年初增加57亿元。

        小微企业贷款难,难在缺少有效抵押物。基于多年在扶持科技型企业方面的探索以及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服务方面的经验,光大银行苏州分行积极与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合作,共同探索“知识贷”业务,主要是面向苏州工业园区科创企业发放短期融资、以知识产权作质押、由银政双方分担风险的创新产品。

        再举一个涉农贷款的案例。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饲料、动保、养猪、原料贸易、农业互联网等,现已成为国内大型猪用饲料生产商之一,市场覆盖全国。光大银行厦门分行与其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搭建供应链“平台金融”,设立“光大傲农贷”模式化项目,密集走访傲农集团分布在河南、河北、江苏等10多个省份的下游养殖客户,在短短两个月时间累计实现贷款投放金额近亿元,惠及数十家小型、微型生猪养殖企业。

        光大银行还成立了湖南韶山、江苏淮安、江西瑞金三家村镇银行,致力于为当地提供“三农”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其中,韶山村镇银行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村镇银行;淮安村镇银行立足“三农”,在2018年实现贷款规模突破7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19%。

        《中国金融家》:“创新才有生命力”。在实践中,光大银行从差异化、特色化入手,探索了哪些全新的普惠金融业务模式?请您做一个经验分享。

        葛海蛟: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直以来,光大银行非常注重创新,通过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一是创新模式,持续打造供应链项目优势,逐步形成核心企业、交易平台、政府采购等展业模式,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一季度末,普惠金融供应链项目达到100多个,累计投放150多亿元。二是创新渠道,加大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和政府平台合作力度,为业务发展护航。一季度末,渠道类贷款余额120多亿元,实现稳步增长。三是创新产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特点,推出“阳光e微贷”等线上纯信用产品,随借随还,给予客户全新融资体验,得到了市场的好评。

        分享一个案例。“阳光e粮贷”是光大银行携手国家粮食局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共同推出的针对粮食企业融资需求的一款在线融资产品。该产品为光大银行首个实现“秒批、秒放”的对公授信项目,依托政府平台资信、真实交易场景及风险特征提炼,通过模型审批与流程整合,实现了授信审批、贷款发放的系统自动化,业务处理效率提高数倍,“受理、签约、审批、放款”全流程周期由三天缩短至十分钟。同时,该产品首次实现全流程无纸化改造,所有授信材料的传递、处理与审核均通过数字方式流转,经营机构人员无需奔波往来。首次为小微企业融资项目推出配套“超级柜台”服务,客户在光大银行任意网点均可开立指定异地网点的账户,完善了“一家做全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去年该产品惠及2.8万户涉农企业,全年累放金额超百亿元,累计处理交易流水近5000亿元,粮食去库存1.26亿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中国金融家》: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光大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如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率,拓宽服务渠道?

        葛海蛟:众所周知,信息不对称,一直是束缚银行与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合作的羁绊。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为解决这个难题打开通途。光大银行通过依托小微企业现有物流、账款、退税等数据,形成自身数据库,把数据应用于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全流程,发挥数据最大价值。同时,光大银行主动嫁接工商、税务等外部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客户分析与模型筛选,为客户精准画像,实施精准营销。此外,还利用大数据搭建风险防控模型,通过适时监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决策,强化风险管控。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场所、方式和物理布局。在大数据应用的支持下,光大银行遵循“多渠道、批量化、低成本”原则,通过对接核心企业系统数据、资金定向支付、核心企业进行连带责任担保或回购担保等形式,积极开发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构建起多层次“金融+渠道+场景”的服务体系,形成普惠金融业务生态圈。

        根据“敏捷、生态、科技”战略转型要求,我们今年加快了金融科技应用,继续引入“大数据、智能化、反欺诈”等前沿科技,优化升级“阳光普惠云”系统,依托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云,实现流程再造标准化、系统对接模块化、项目合作产品化,一举打破公私壁垒,打通服务“B端”“C端”,为普惠业务提速换挡、提质增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目前已实现福州政采V2.0、重庆龙湖地产上游供应商等项目顺利投产,青岛分行海尔日日顺供应链项目、合肥分行投标贷项目等正在排期等待上线。

        《中国金融家》:下面这个问题重点聚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是世界性难题,其实也是一个老问题。但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您看来这个老问题发生了哪些新变化?银行业应该如何应对?您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有哪些切身体会和感受?

        葛海蛟:自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力挺民营、小微企业,政策信号越来越强,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和“几家抬”,资金正在加速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特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做出明确的指向性规定,在大型银行“头雁”的带领下,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公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97万亿元,同比增长24.7%。

        我们留意到,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力度是空前的。尽管前期政策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但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如今内外部发展环境更为严峻,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将面临更多压力。

        我们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强化正向激励和引导,进一步完善“敢贷、能贷、会贷”机制,在资源配置、资金价格、绩效考核上给予倾斜和优惠,鼓励员工愿意去做民营、小微贷款。同时应充分把握货币、税收等政策利好,努力将其转化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信贷投放方面要公平对待,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但也要防止盲目支持、突击放贷。此外,银行业还应进一步加强科技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结合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小、希望放款速度快的要求开发新产品,特别是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产品。

        《中国金融家》:光大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四个“一视同仁”是如何具体实践的?请您从政策、产品、服务等方面,介绍一下光大银行如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葛海蛟:去年10月以来,光大银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全面消除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各种隐性壁垒,坚决做到“四个一视同仁”,即信贷政策上一视同仁,不提高准入门槛;服务效率上一视同仁,不优柔寡断;激励约束上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产品创新上一视同仁,不左顾右盼。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符合“股权清晰、治理健全、信誉良好”的标准,都“一碗水端平”,得到同样的优质高效服务。

        光大银行聚焦民营、小微企业服务痛点和堵点,连打“组合拳”,通过针对性措施,定向施策、精准服务,支持重点行业,扶持优秀企业,丰富产品体系,助力民营、小微企业拓宽融资途径,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加大民营企业营销力度,管理层带头营销,明确重点民营企业名单,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光大银行民营企业对公授信客户数占全行对公客户数近70%。二是优先保障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发展。初步统计,去年10月末至今年3月末,累计提供民营企业融资超过6000亿元。三是全力推进服务升级和产品创新。2018年为24家民营企业发行债券40只,累计发行金额超过200亿元。推进首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CRMW)创设及相关债券发行工作,运用市场化方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8年,光大银行为威高集团、欧菲科技、花园集团成功创设三单CRMW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支数、规模在商业银行中位列前列。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首单民营企业“京东商城”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票据成功发行,首期发行规模10亿元。精心推出“阳光债换宝”业务,帮助民营企业打通跨境融资渠道,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工作,内蒙古远兴能源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成功落地,该项目是股份制银行使用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市场化债转股第一单。四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优秀民营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提供“并购融资+并购投资+银团顾问”等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利用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的增信,优选服务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持续打造供应链项目优势,先后与海天塑机、铂涛集团、卓尔、普天太力、TCL等众多民企开展合作,有效解决核心民营企业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五是科学统筹内外资源,主动引导资源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中国金融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现在到未来,农村金融市场都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光大银行是怎样扎根基层、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将普惠金融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到农村的?

        葛海蛟: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光大银行通过“输血”“造血”,打造特色扶贫路径。长沙分行根植娄底、永州,投放专项支农贷款超6亿元;合肥分行携手光大国际,联合推出“阳光助农贷”;武汉分行依托政府产业扶贫发展基金,帮助扶贫县罗田脱贫;贵阳分行主推“板栗贷”,纾解上万户栗农、超20万亩栗园的销售、储存难题,解决上千人就业。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城乡经济融合、非农产业发展等新兴经济增长点,必将推动普惠金融向纵深迈进。一季度,光大银行下发了《关于加大信贷投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指引》《关于加大信贷投放、精准施策、支持扶贫脱贫工作指引》,从制度层面强化相关工作推动。未来,光大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攻坚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一是加大信贷投放。持续梳理农业产业相关政策,厘清扶贫目标客群、市场区域、业务方向,主动引导分行有的放矢开展涉农业务,推动扶贫贷款平稳增长,力争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精准扶贫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实现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二是优化产品和服务模式。鼓励开发新型信用类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额度小、频度高、季节时限性较强的特色贷款产品,农户信用保证保险贷款等银保合作产品;稳妥有序推进“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加大对“三农”金融扶持力度。三是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围绕区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养殖、种植、流通、农业旅游及服务等领域金融服务,拓展现代农业种养殖户、中小农(渔)产品深加工企业。四是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风险缓释方式,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五是延伸助农扶贫服务渠道。光大银行正在筹划湘西分行,让金融服务向湘西十八洞村等深度贫困地区延伸,同时光大银行还将持续加大中西部地区以及三、四线城市等相对落后区域的网点建设和资源投入,通过扩大服务半径,增加贫困人口的服务覆盖面。

        《中国金融家》:下一阶段,光大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金融生活的向往?请您给大家做一个预告。

        葛海蛟: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立足新起点,新一轮经济腾飞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金融机构应更加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担当作为,以更大支持力度,适应市场主体形态和经营场景变化,推进普惠金融落地生根,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要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去,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要聚焦民营、小微企业,以真抓实干、真功实力纾解融资难题,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三是要创新服务模式,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全面支持乡村振兴。四是要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五是要顺应数字金融趋势,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光大银行作为一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28年的砥砺奋进,已经成长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秉承家国情怀,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围绕“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探索E-SBU发展机制,按照“做实普惠金融事业部、做亮阳光普惠品牌、做优科技系统、做严风控机制、做好队伍建设”的要求,深耕普惠金融,在改革发展激荡中奋楫扬帆、逐梦前行。

        一是完善战略规划。全面升级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打造“持续、高效、多维”的普惠金融体系,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增质提效,力争未来3年普惠贷款年增幅保持在20%以上。

        二是激发经营活力。加大人力、财务、信贷等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和引导,调动经营机构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优化升级“阳光普惠云系统”,加快供应链项目的开发对接,持续打造供应链项目的核心竞争优势。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普惠产品体系,主要是聚焦做活线上,在“阳光e微贷”基础上,年内将陆续推出“阳光e抵贷”“阳光e税贷”“阳光科创惠”等系列产品,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快捷、便利、实惠的融资服务。

        四是聚焦价格控制。发展普惠金融必须“量、价”统筹,同步推进。按照“保本微利”的定价原则,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等方式,继续让利小微企业。此外,还将严格执行监管收费规定,将更多红利惠及民营、小微企业。

        五是全面提升能力。坚持在“专”字上下功夫,持续推进专营支行,年内达到30家。加强业务培训,培养一批真正懂业务、会管理、讲政治的普惠专家。发挥光大集团综合优势,努力做民营、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商。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汇众智、聚合力,单靠一家机构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希望跟金融同业加强交流合作,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几家抬”的合力,一起把普惠金融业务做好,让企业高兴,让百姓满意。

                                                                                                      责任编辑:董方冉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