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刚刚结束的2020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贸港发展做出了明确指示,传达了中央对于海南自贸港作为“后疫情”中国经济新增长动力的殷切期望。6月3日,海南全省11个重点园区集体挂牌,作为承接中央新政策“先行先试”的发展平台,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高度重视。
笔者有幸作为金融业代表、出席了挂牌仪式主会场——海口江东新区的活动,并与海南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海南各界都对中央“超预期、一揽子”的政策改革力度表示欣喜,特别是细则中涉及人民币跨境结算、境外金融机构准入、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资产管理业务等金融开放政策抱有期待。有趣的是,对于海南自贸港的金融发展定位,半数的政商学者提出要把海南战略定位为“世界金融中心”;也有半数人认为,海南在金融人才、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并不具备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可能。
在笔者看来,海南自贸港金融领域的开放力度之大,远超业界预期。但是,从金融业发展规划角度,海南自贸港不应该定位“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而应定位为“服务自由贸易港口业务的世界级金融服务中心”。纵观中国最主要的金融中心,无论是香港、还是上海和深圳,之所以成为世界级、准世界级金融中心,都离不开每日巨量的金融交易规模,而其背后则是超过百年的金融人才、机构、产业和文化的沉淀。海南作为中央定位的世界级自由贸易港,金融生态建设切不可急于求成,而要紧扣贸易服务的主题。
当然,海南不追求国际级金融中心地位,并不意味着金融业对海南不重要。相反,国际级自由贸易港建设,离不开现代金融业、离不开国际级金融机构进驻海南,共同建设海南!海南自贸港完全可以主动出击,通过引入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和结算机构,把金融业定位为海南自贸港的支柱产业,其产业机构化升级必然为海南省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因此,海南应该将金融领域的招商引资,紧扣服务国际自由贸易的主题,主动规避过度虚拟化的金融机构。过去几年,中国个别省市为了所谓的金融创新,盲目启动了一些网上虚拟金融交易平台,缺乏对应的实体经济企业和产业挂钩、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个别甚至造成了局部金融系统性风险,这都是海南自贸港金融生态建设需要引以为戒的。例如,中央明确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六大要素交易场所,地方政府在选择具体构架模式的时候,就应该避免交易过度投机、金融过度虚拟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也应该紧扣金融服务实体贸易。海南自贸港的未来,将承载世界级转口贸易,国际级基本港的雏形已经形成。海南自贸港涉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的建设,不应该片面扩大交易规模和货币乘数,而应力求交易价格的真实性。换言之,海南自贸港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价格,应该是自贸港国内外进出口企业的实际交易价格,而非金融交易所的虚拟交易价格。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挑战,恰恰是缺少实体经济接受的多层次“时效性、真实性”价格,海南自贸港的价格信息将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指导意义的。
在细分金融市场领域,国内已经渐成规模的“供应链金融”产业,可以成为海南自贸港近期金融生态建设的重点招商领域——得益于中央给予海南自贸港的金融开放政策,海南可以迅速引进、培植一批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并把内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企业”的模式进行延展。例如,可以重点培育一批以转口贸易为服务对象、以自贸港“跨境仓库、仓单体系”为服务对象的供应链金融企业。应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数字金融和全球贸易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展望未来,海南自贸港的金融生态,并不是要单纯取代香港或者是新加坡,特别是在债券、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等领域,海南在相当长的时期都不具备发展基础。但是,一个立足服务世界级自由贸易的金融服务业,定位为全球贸易商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就已经能够承载海南金融产业的未来,也能为“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