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结合的日渐紧密让它开始真正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可以说,现在的互联网像人们生活当中的水、电、煤一样无处不在。当人们对互联网的一切开始司空见惯的时候,我们再去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找到发展突破口,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这是任何互联网从业者都开始感受到的一种氛围。不再以C端用户为目标对象,而是将发展的目光转移到其他领域,成为越来越多的玩家重点加持的方向。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一个相对于消费互联网的存在,同消费互联网时代改造C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不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改变的是B端用户的生产行为和习惯。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对于C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的改变是通过烧钱和补贴的方式来实现的。当一个玩家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拥有了大部分的流量,并且其他的竞品玩家被挤出局的时候,最终获胜的玩家便开始对消费行为和习惯业已发生深刻改变的用户进行收割。这是消费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屡试不爽的一种模式。
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所有的玩家都对用户流量非常依赖,而未来能够对用户流量的消费行为和习惯进行改造,他们就需要不断通过烧钱和补贴的方式来进行,这个时候,玩家们对于资本同样是非常依赖的。几乎所有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玩家都是极度依赖流量和资本的,有了资本就可以通过烧钱和补贴的方式来获取流量,而有了流量,他们又可以通过收割来回馈资本,并且为自己找到盈利点。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开始发现一个现象正在越来越多地发生着。首先,资本的投资方向开始发生偏移,他们不再一味地唯流量至上,而是开始更加关注所投项目的长期发展,这便是所谓的“长期注意;其次,流量的功效不再像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神奇,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平台或者项目有很多的流量,但是,却一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发展模式和方法。即使是在头部的互联网巨头那里,我们依然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新一轮激活用户的方式和手段正是这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一个很长的时间内,玩家们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新用户获取上的较量,而是存量用户激活上的较量。
对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的迷恋和依赖,会让很多的玩家会自然地陷入到消费互联网模式的怪圈过程当中,因此,他们在寻找激活存量用户活力的方式和方法时,同样会选择消费互联网的方式和方法。的确,这种方式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把激活用户的方式和方法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消费互联网的层面上,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因此,在消费互联网依然落幕的大背景下,我们破局当下发展困境的关键点并不在于继续遵循消费互联网的模式来进行,而是需要站在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寻找破局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所谓的产业变革才不会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由内在的逻辑作为支撑。这个时候,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跳出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枷锁,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每一个时代的发展,其实都需要找到真正符合自身特质的发展模式和规律的。消费互联网如此,产业互联网同样如此。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讲,真正让它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和规律,让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真正有产业互联网的样子。
产业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真正驱动力在于B端的深度改变
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和方法之所以不再奏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消费互联网的平台模式扮演的是一个撮合的角色,它的目的是通过撮合和中介的方式让用户去购买那些并没有真正发生改变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发展模式在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方式尚有一定的改造空间时是奏效的,一旦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方式发生了深度改变之后,这种方式便开始遭遇困难。因为这个时候,C端用户的真正痛点已经不再是购买商品方式和方法上的问题,而是买不到真正心仪的产品和服务的问题。
这个时候,真正生产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商品好服务,才是解决这一痛点的关键所在,而不是一味地做撮合和中介。此刻,我们现在看到的平台模式发展困境,其实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C端用户开始对平台反感,其实就是因为消费互联网的平台已经无法再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于是,当他们看到那些司空见惯的运营方式和方法的时候,便开始无动于衷,甚至开始选择用脚投票。
我们需要在传统的消费互联网模式之外找到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让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有产业互联网的样子。从根本上来看,我们还是要改变B端,真正让B端用新的方式来生产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当B端产生了新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我们再借助平台优势将这些已经发生深度改变的产品和用户提供给C端用户,最终实现用户痛点和难题的破解。因此,从本质上来看,产业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真正驱动力依然在于B端的深度改变,而不是对C端的一味地透支。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不在与流量和资本,而在于技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真正驱动产业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在于B端的深度改变。但是,B端的深度改变并不仅仅只是依靠资本和流量就可以实现的,它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技术,特别是新技术。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的红利在于技术上。
对于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并不赞同,因为所谓新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其实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研发、完善到落地,其实是非常漫长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算是这些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也不见得可以看得到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技术看成是一种红利,其实是有些不切实际的。
其实,真正理解这一点并不难。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产业互联网的真正驱动力在于对B端的深度改变。那么,为了达成这样一种目的,我们需要做什么工作呢?除了改造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之外,我们真正要做的其实就是要找到正确且有效的赋能新方式。这种新方式,其实就是要从新技术这里寻找突破口。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成熟,未来人们对于新技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无论是头部的巨头,还是底层的玩家,其实都需要新技术作为支撑。人们之所以并不认为新技术是一种红利,而是把它看成是一个吞噬一切的黑洞,主要是因为在新技术研发阶段,我们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长期不断的完善才能实现。
然而,如果我们站在一种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话,新技术的研发仅仅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阶段,而且是非常早期的阶段而已、一旦新技术开始发展成熟,特别是一旦人们找到新技术与改造B端行业的结合点,所谓的新技术其实便不再是一个无底洞,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给玩家们带来诸多盈利空间的存在。站在整个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待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真正红利并不在于资本和流量,而是在于新技术身上。
产业互联网需要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对消费互联网模式的照搬照抄
当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后,我们看到”中台“这个词语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如果你对于”中台“这个概念不甚了解的话,可以回顾一下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平台“的概念。在我看来,虽然”中台“和”平台“在字面意思上有所区别,其实它们的底层思维依然是没有任何改变的。当”中台“成为一个类似”平台“的概念开始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不断反复出现的事实,其实,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多本质上的改变,说得直接一点,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依然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模式而已。
一味地为了省时省力而照搬照抄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其实是没有任何益处的。虽然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我们可以按照消费互联网的套路获得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发展模式非但无法促进产业互联网的长期发展,反而还有可能耽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时机。产业互联网喊了这么久,之所以没有任何进展和突破的关键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它的底层商业模式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应当有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样子,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其实就是要找到真正适合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摒弃它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联系。那么,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并不存在类似中台、平台这样的概念,而是每一个玩家都是产业互联网的一份子。去中心化、去平台化,才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主题。
那么,为什么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我们却看到了以中台为核心的S2B模式出现了呢?这主要是因为产业互联网的真正提出者和实践者都是头部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虽然看到了消费互联网模式的种种弊端,但是,他们缺少一种自我革新的决心和勇气,仅仅只是对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进行简单地缝缝补补,甚至是照搬照抄,这才造就了这么多中台的出现。
想要让产业互联网有产业互联网的样子,我们同样需要从商业模式上下功夫,不要一味地迷恋或者固执地坚守所谓的消费互联网模式,而是要真正勇于自我革新和自我创新,只有真正找到了富有产业互联网色彩的商业模式,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当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开始见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由于这个时代是以B端用户为改造对象的,因此,很多人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产业互联网时代。诚然,产业互联网概念的出现的确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考和看待行业发展的全新方式和方法,并且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投身其中。但是,我们却发现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了多年,产业互联网的口号喊了很久,但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似乎一直都缺少实质性的进展,甚至我们在产业互联网的身上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影子。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开始成为了一个消费互联网的代名词,而缺少了它真正应该具有的内涵和意义。长此以往,产业互联网有沦为概念的风向,因此,我们需要找到真正适合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才不是一个有着消费互联网内核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真正有自身鲜明特色和内在内容填充的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