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集物流运作、商业运作和金融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它将贸易中的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用供应链物流盘活资金,同时用资金拉动供应链物流的作用。
在具体融资过程中,物流企业辅助金融机构完成整条供应链的融资,物流公司可以说是供应链金融行业的标配,不仅有助于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问题,也能优化物流流程,在供应链金融的开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主要涉及三个运作主体: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其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是融资服务的需求者,金融机构为融资服务的提供者;物流企业作为金融机构的代理人或服务提供商为贷款企业提供仓储、配送、监管等业务。
根据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不同,物流企业参与程度也不同,开展的业务对应若干模式:
01 仓单质押模式
仓单质押指的是业主公司的承诺货物存储在物流公司的仓库,然后依靠仓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依据商品和其他相关因素的价值承诺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在这一过程中,抵押货物的监督和保管由物流公司负责。
02 保兑仓模式
保兑仓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经销商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然后制造商依照汇票承兑银行的指定,把货物转到指定的物流公司的仓库,然后就可以把这些货物转变为仓单抵押。最后,物流公司根据银行的指示分批把货物发给经销公司。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
03 融通仓模式
融通仓指的是物流公司被银行机构直接授予一定的信贷配额,然后根据企业是否满足资格,进行质押贷款和最后的结算。期间,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质押物进行验收、评估和监督管理,同时向企业提供证明作为银行贷款的依据,银行以此从担保贷款计划的流程中解放出来。
物流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天然占优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海量分散的物流数据得以利用,物流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优势越来越明显。相比银行,物流企业更深入产业,因此物流企业天然置于产业之中。
对于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企业其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的风险、贷款人资质的风险以及合同和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三类。导致这三类风险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判断,因此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最佳切入点在于掌握信息节点。
由于物流企业长期掌握着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以及物流信息,相对其他企业而言其本身就是信息节点所在。从信息节点切入供应链,物流企业掌握了信息流通的关键环节,相对其他供应链上的企业而言,其能够更清楚的明白整条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的变动情况。因此这部分物流企业能够在开展供应链金融过程中更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控制风险。
再加之物流企业是质押物的实际掌控者,一旦出现违约情况,物流企业能够更为快速的对质押物进行冻结,减少损失,因而物流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业务天然占优。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