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业务作为全球流行的贸易融资机制,在中国长期处于跑龙套的角色,做保理业务的公司可谓是夹缝中生存。近几年商业保理以燎原之势发展起来,为实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整个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在形势向好的局面下,商业保理公司增多,风险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鱼龙混杂的市场下,怎样规避风险,如何选择保理公司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
商业保理为何成“香饽饽”
01 厚积薄发 潜在优势突出
近几年商业保理迅猛发展,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公司数量达10724家(不含注销和吊销企业数量),其中广东7028家、山东767家、天津691家,分别占据前三位,合计占比全国注册企业数量的79%。
保理业务与中小企业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具有明显性优势。首先,保理商基于自身应收账款偿付情况数据库,可以准确评估信用风险,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保理商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催收、信用调查、担保等一系列综合服务,给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周转的同时,节约企业人力、物力成本。另外,保理不仅提供的融资程序简单,而且将债务人违约风险转移到保理商自身上,消除卖方潜在信用风险。各类突出优势使得保理深受中小企业的喜爱。
02 政策推动 机会孕育成长
“我国经济近几年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更加突出,资金短缺成为悬在中小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商业保理作为现代信用服务业,提供创新型贸易融资和风险管理,其逆经济周期而行的特点,恰好是经济下行时的中小企业刚需。
外部经济环境为商业保理快速发展提供了土壤,政府鼓励政策有如阳光雨露,助“苗”生长。
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保理合同作为有名合同纳入到合同编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立法基础。
最新公布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中,第14条便指出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担保融资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应当自中小企业提出确权请求之日起30日内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以条例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保障中小企业款项及时支付,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步伐,为商业保理提供了利好机会。
03 大数据支持 风控性能增强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让保理业务实现精准风险识别,运用线上可视化数据快速挖掘客户,有效地提高了业务效率,强大的技术支持增强保理公司风控性能。
此外,近几年征信体系不断完善,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合作客户的过往征信记录,技术的加持帮助机构筛选不良客户,提高风控能力。
防踩雷妙招
01 排查雷区 规避风险
商业保理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法律以及操作这三个层面。信用方面容易出现欺诈、拖欠和坏账等情况,由于买方急需融资,为了达到自身目的会进行伪造,买方还可能出现拖欠融资款的现象,导致卖方不能按时收回账款,便转化为保理商的坏账。法律层面在应收账款的合法性、合同瑕疵以及转让等方面易产生风险。另外保理公司在业务操作上也会产生相应的风险。
想要防踩雷,企业在选择保理公司时就要进行详细调查,以防出现业务欺诈情况。认真梳理签署合同的相关细则条款,重点审核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在业务进行时加强追踪,密切关注保理资金的流向,健全风险保全机制,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02 敏锐捕捉 选择可靠性企业
规避风险的最佳途径无疑是在最初就选择可靠性强的保理公司。在商业保理行业,风控是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疫情过后,风控手段急需升级。走在商业保理服务与科技融合的前沿企业,利用线上风控反欺诈引擎,再结合多年风险控制经验,基于云计算等技术,为用户构筑起坚固的“防火墙”。从客户信息采集到情况筛选以及资产监控,实行风控三级预警,切实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