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尤为重视,中小企业账期问题突出,一定程度加剧了资金占用和融资困境。对此,国家出“策”,解决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于2020年7月发布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此外,为了盘活沉淀的应收账款,从中央到央行等监管层都在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转变,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应收账款票据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提出。为何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这一空间还有多大?距离实现票据化还有多远?
1
从空间来看,目前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巨大,且账期不断拉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4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3.7天,比上年末增加2.0天。
为此,不少供应链金融平台以核心企业应付账款为基础,自创了应收账款电子债权凭证等类票据产品。但此类产品法律风险较大,融资成本较高,流通性也比较差。
与应收账款相比,票据则具有凭证法定、账期固定、市场认可度及流动性较高等优势,因此在小微企业短期融资工具中,票据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根据票交所数据,2019年同期,票据全市场累计签发承兑票据 20.38 万亿元,其中银票累计签发承兑 17.36 万亿元,商票累计签发承兑 3.02 万亿元。
同时,有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现在融资工具中票据占比是26%-28%,未来两年可能会突破50%,银行承兑汇票目前在短期融资中占比接近30%。
应收账款票据化主要是为了推动商业信用的发展,把核心企业的信用通过票据向长尾的中小企业传递,让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辐射,灵活进行融资安排,特别是应对临时性、紧急性的融资需求。
从占比来看,2019年银票占比85.18%,商票占比14.82%,说明企业信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意味着应收账款实现票据化的空间还非常广阔。
同时从增速来看,近几年商票增速反超银票,2019年银票同比增长10.41%,商票同比增长 18.61%,说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2
进入2020年,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的推出和票据创新产品标准化票据的落地,是票据市场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让我国的应收账款票据化进程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供应链票据将票据嵌入供应链场景,从源头上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实现多级可拆分,进一步提高票据的支付效率和融资功能,进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并为标准化票据提供优质的底层资产,形成良性的互动促进机制。值得关注,在标准化票据首批产品中,就有“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的组合成功落地。
“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将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金融体系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央行及监管部门将可以通过该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并且加强对大企业的风险管控,最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