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2020年之前,产业互联网还是很多经营者眼中互联网下半场的可选项,那么现在它无疑成为管理者们思考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答题。
腾讯、阿里、京东、华为、百度、字节跳动……每一个巨头都在这次大考中成为自身擅长领域的绝对“王者”,他们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基于主线业务的坚持与创新。
从C端来看,腾讯的社交、阿里的电商、京东的物流、百度的搜索、平安的金融……巨头的传统业务已经与竞争者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但是大考之后,不少人发现,真正拉开巨头市场地位的,却是他们在企业侧的提前布局。
B端新业务越来越成为互联网公司新的加分项,腾讯在线教育领域的腾讯课堂、企业端的企业微信,阿里办公软件钉钉,京东企业侧的“京东慧采”,在C端基础之上,巨头们早就开始了向B端的赋能之路。
毕竟TO B市场正值蓝海,谁能做的更好,谁就能在市场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纵观所有巨头的TO B布局,就会发现,其发展逻辑都是依托原有的业务或合作伙伴业务来打磨的更智能化的方案,而大考之下,无疑给国内To B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01
To B市场快速爆发
数据统计发现,中国互联网市值前10的企业,累计总市值从2019年12月31日的13678亿美元上升到了2020年8月29日的21721亿美元,涨幅高达58.8%。其中,千亿美金俱乐部(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的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成员由2名(阿里巴巴和腾讯)增长到5名(新增美团点评、京东、拼多多);百亿美金俱乐部的成员数量也由18名增长到了27名。
互联网公司市值上涨的背后逻辑其实并不难理解,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以线上业务为主,受到的影响较小,医疗、教育、购物、娱乐、游戏、电商、外卖等产业甚至迎来阶段性利好,巨头的市场价值将会被无限放大,水涨船高。
事实上,这其中变化的无疑是To B企业市场,无论是办公模式、业务模式,还是公司经营模式、宣传渠道等都在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线下化、标准化、信息化趋势越来越成为主流。
模式的转变将固有的人货场形态进行替换,企业端消费需求也逐渐增多,比如钉钉线上办公企业用户数量猛增,抖音短视频企业带货日渐风靡。
为了更好的让自己活下去,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依托现有的计划对原有业务进行改造,而这个改造,对于TO B端的服务者来说,就意味着快速爆发的巨大市场。
02
技术、场景的“改造和重塑”
产业互联网,自身的定义为对产业侧的模式进行互联网式的改造和重塑,是以机构组织为主体的渐进式创新,将互联网服务主体从消费者转向了机构组织,并且基于C端经验更好地服务B端,给其他产业提供新动能、焕发新生。
其工具离不开云计算、AI、大数据等被互联网企业验证过或正在验证的技术。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磨砺和蜕变,也加速了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演变路径,促进了技术与场景的结合与应用。
原有的行业解决方案很难再支持B端用户的需求,巨头们不得不开始探寻技术和场景的双重“化合”。比如腾讯、阿里、头条,尽管其众多技术已经在内部业务的场景中被验证和应用,但用于外部的场景却普遍具有代表性和大众性,贴合外部的发展大环境。
可以预见,场景化行业解决方案与技术的互补与促进,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绝对是未来的To B端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03
全民产业化,产业长期化
如果说之前产业互联网的推进是受市场的认知程度和企业自身发展意愿,那么2020上半年之后,这个问题将不复存在。
因为不论是什么行业,企业的数字化意愿都在无限放大。这种自下而上的意愿足以汇聚成推动产业互联网加速发展的力量,全民产业化、互联化方向进一步加快。
都说每一次考验,都是一次新的机遇。非典造就了淘宝、京东等一系列互联网的时代巨头。而新冠则快速推进了B端产业侧的变革。企业本身、有实力的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只是为了不再错过产业互联网的大风口。
强者恒强,把握机遇,成为新的法则。
有需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新增长点。
而在未来的3到5年,能够肯定的是,产业互联网绝对能给中国市场带来足够大的惊喜。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