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中的微观基础>>>
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分支,而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其中涉及许多企业间的协调和交互活动,这些协调和交互活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服务、质量和成效。在一般的供应链运营中,加工企业需要从原料企业购买原材料,将其加工成零件,然后出售给部件供应商,部件供应商生产部件后,销售给产成品企业,产成品企业再将其生产的产成品出售给分销商和零售商,后者最终将商品出售给消费者。
在这一过程中,资金流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因为资金流动能满足企业任何时刻的支付需求。企业指出和收入的资金发生在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资金缺口。
从销售和贸易的视角看,为了缓解上述经营各阶段出现的资金缺口问题,供应链渠道中的参与企业往往会采用良好的支付条件或者各类物流管理手段。但是这些手段的有效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并且其成效往往取决于买卖双方的规模和力量的均衡。比如,当大型企业将自己的原材料或产品销售给小型企业时,往往会因为弹性支付产生信用、账单、收集和坏账等相应的代价。特别是在全球跨境贸易中,还会涉及报关、风险管理和其他各类复杂活动所产生的成本。
同样,当中小企业将货物或产品销售给大型客户时,虽然运作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客户会拖延现金支付,使得中小企业产生较为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具体讲,供应链上各企业为了缓解自身的资金缺口问题,往往会运用三中那个不同的运作方式:
一是单方面延长支付,这种状况往往发生在强势下游客户对弱势供应商的交易状况中,比如在贸易过程中要求延长账款支付周期至30乃至60天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下游客户企业的资金流动和效率,但是却为上游供应商带来了较大的资金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反过来又加大了供应商的融资成本,最终使得供应商不是在生产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是更加关注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另一种是在贸易中常常使用的方法是早期支付折扣计划,亦即下游客户如果能够提前支付货款便能获得较好的交易价格。
这种交易方式尽管也能解决上游的资金问题,但是存在着将折扣算入价格的现象,从而可能提高下游客户的供货价格。此外,在国际贸易中也会涉及复杂的手续,因为报关的价格需要与实际的交易价格相一致。
在实际供应链运行中,还有一张物流管理手段常常被使用,在一手段既能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又能有效地解决资金占压问题,即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具体讲,买卖双方在一个共同确定的框架下,由供应商承担在下游企业仓库中的库存管理和代价,直到所供应的产品被下游客户使用时才进行所有权转移。
这种合作性物流管理能为交易双方带来收益,一方面减少了下游客户的资金占压,保障了及时供货,另一方面有利于供应商合理规划生产,避免呆库、死库,还能及时了解客户信息。
然而对于上游供应商而言,不仅库存占压了资金,而且凭此获得融资较为困难,其原因在于商业商业英航难以对无法监控的库存进行贷款融资。
正是因为上述这些状况,使得在传统的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资金问题。因此,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资金流与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整合,供应链就会难以为继,这是供应链金融产生的围观基础。
供应链金融运行中的宏观基础>>>
除了微观层面的因素外,产业方面的背景对供应链中金融问题的产生也是一种驱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金融是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的产物,是在新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对新型组织关系的有益探索。
1、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趋势催生新的额贸易融资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分工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装配、销售越来越突破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实现了全球化大生产。产品的价值链可能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企业分工完成,每家企业都成了全球化生产链条上的一环。
就目前形势来看,生产链和供应链在全球化背景下联系日趋紧密,生产链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供应链的金融服务的全球化。以此为基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趋势必然要求金融市场以供应链为中心提供更为灵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
2、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需求急待供应链金融的支撑。
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进入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之中。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很多中小企业在成长道路上举步维艰、不堪重负。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实力的机会。
从融资渠道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采用的是内源性融资模式。然而,内源性融资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扩大再生产、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从外源性融资方式来看,由于国内股票市场转入门槛很高,很多中小企业收注册资本和公司股本总额的限制,根本无法进入主板市场。
迄今为止,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中小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那里获得贷款。从银企关系的角度讲,中小企业客观上需要信贷的资金支持,而商业银行又苦于中小企业条件不足而惜贷、惧贷,这就造成了银企间关系上的信用隔阂,要突破这种隔阂就必须寻求新的融资模式。目前来看,供应链金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可尝试方式之一。
3、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金融业态的多样化需要新的业务生长点和利润来源。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如今也面临着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从而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存贷差收入占银行主营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由一半以上的利润来源是中间业务收入。
国内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十分单一,利润生长点十分僵化。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存在利差的规模正在不断缩小,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正在进一步缩水。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在不断恶化。
从宏观金融环境看,随着国内投融资体制的深入改革和金融深化,金融活动越来越不依赖于银行,银行在融资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
如果商业银行还仅以传统的存贷利差作为单一的收入来源,只把目光聚集在大公司和大客户身上,那么在未来的金融体制的发展趋势下,商业银行很难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不仅盈利水平会持续下滑,而且传统盈利模式造成的路径依赖会进一步限制经营模式的结构性转变。
结语>>>
正是因为上述的企业微观和产业宏观层面的共同作用,使得供应链金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新经济环境下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而这种创新模式的核心就是结合产业运行特点,有效地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融资难问题,在全球产业分工的大形势下,将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源高度结合,实现产业效益与金融效益的乘数效应。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