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最新动态/正文

数字经济:未来已来,拥抱变化,把握机遇,十大趋势

作者:韭菜来源:韭菜说投资

2020-10-21

        数字经济的非接触特性在疫情演绎之下彰显,今年以来,中美两地市场在百年一遇的疫情冲击之下到目前为止领涨全球、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科技等板块领涨其他板块,可能有其内在逻辑。数字经济呈现的规模经济、网络效应、范围经济、非竞争性等四大特征,对大市场相对更有利。美国股市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地位毋庸置疑,中国基于人口多、密度大、地域广等特征,可能也会在数字经济时代确立比较优势、孕育较好的投资机会。

01.png

        数字经济发展除了改变资本市场市值结构、改变金融市场信息传播效率外,交易所、货币等传统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也因数字化而呈现新的形式,金融产品如ETF的流行、量化交易等也因数字经济发展而得以实现,数字化浪潮使得机构相对个人更具优势而强化了中国投资者结构机构化的趋势。数字经济发展也给新数字型公司估值及传统会计信息指标信息含量带来挑战。

02.png

        数字经济的网络效应、规模效应、范围经济及非竞争性等特征使得数字平台的规模还在扩大、范围还在延伸,数字经济赋能实体行业的渗透率还可能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发展也在模糊传统的行业边界,等等,这些因素共同使得用数字经济相关板块市值占比来判断股市是否是估值泡沫并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基于上述逻辑,我们判断当前数字经济相关板块在股市的市值占比在未来几年仍可能继续上升。

0304.png

05.png

        数字经济呈现十大趋势:

        一、数字经济改变地缘格局,中美可能继续引领数字经济浪潮;

        二、服务在线化、平台化;

        三、服务可贸易;

        四、制造自动化、智能化,产品生产者与使用者的持续关联;

        五、制造的定制化、个性化与响应及时化,工厂到消费者距离缩短,产品规模化与个性化矛盾得到调和;

        六、数字催生平台“巨型化”:平台属性强的企业规模仍可能进一步扩容;

        七、数字改变企业资产结构:企业轻实物资产、重人力资本、重数据资产,人才和创新能力更加重要;

        八、数字改变个人:教育、学习的终生化;

        九、数字改变公共服务:数字政务、智慧城市升级;

        十、中国可能加大力度推动自身数字经济核心层硬件与软件的技术进步及进口替代。从行业及公司的层面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行业和公司,包括相关硬件及软件,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层;在核心层基础上,叠加各种应用以满足企业和个人的某种需求,形成了数字经济的应用及平台层;在此基础上,与各专业领域相融合、演变,形成数字经济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各实体经济行业的体现。

        从上面的分析和定义可以看到,核心层的硬件及软件行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应用及平台层是在核心层硬件和软件支持下形成的,是数字经济形态发挥作用的关键;数字经济与各垂直应用领域相结合是数字经济赋能的体现,是最表层的、容易直观感受到的。到目前为止,各行业与数字经济的关联度有较大差异。

        处于这些不同层级的行业和公司,由于他们在数字经济中地位不同及各自行业本身的不同特征,受数字经济发展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不同层级的行业及公司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060708.png

091011.png

12.png

        数字经济的使得单个企业面临跨界竞争和赢者通吃等威胁,不确定性可能更大,板块或指数投资可能更有利于分享数字经济的红利。建议重点关注三条投资主线:

        1)数字经济核心层技术领先且迭代能力强、研发能力强的“硬核”类公司,及拥有较多用户、具有稳定需求、研发迭代能力强的应用场景类公司;

        2)规模能继续扩张的强平台型公司;

        3)数字经济赋能浪潮中,能利用数字化改造产品、生产及销售全流程以进行产品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实体类企业,包括消费、医药、教育、金融、医药、服务中介及制造等领域的企业。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