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马化腾代表带来一份关于“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这是继2015年两会提出“互联网+”,并被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之后,马化腾对“互联网+”提案的再次迭代和升级。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产业互联网将重塑产业生态链,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赋能传统产业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根据IDC预测,到2020年,产业互联网所创造的价值将增长98%,并占全球信息产业收入的40%。
一、传统互联网商业模式回顾及其发展路径
1.传统互联网成功的本质——降低了信息的传递成本
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互联网得到了高速发展,互联网络以及互联网应用几乎无处不在,互联网和在互联网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互联网经济在短时间内对中国的经济模式有了颠覆性的创新。层出不穷的应用和服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形影不离,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入了生产生活中。
传统互联网的成功,其从本质上看,是彻底解决了To C的信息传递问题。实现了一个全球化的低成本信息传递网络。它依靠硬件以及更重要的TCP/IP这样的基础协议,确保了一个信息全球传递通道的实现。而在这之前,信息传递不仅受到地域物理限制,还会受到中心控制的制度限制以及成本限制。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发展的主基调是基于To C的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从提供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发端,随着移动终端的多样化,智能终端的普及,目前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绝大多数的消费需求,包括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在线旅行等行业获得极大的发展。总体来看,过去20多年,To C的互联网龙头项目,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交流为目的:以信息交换为结果的社交软件,譬如微信;
第二类,是平台信息的聚合:从商品到新闻到共享到基于地理位置空间服务等,都是平台信息的聚合;如淘宝,京东等;
第三类,是基于互联网海量上信息的搜索:无论人肉搜索还是信息检索,说到底就是用户需要用搜索引擎找到需要和有价值的信息。如百度等。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互联网平台,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从而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应。基于ToC的信息传递,是互联网发展上半场的最重要的特征,也顺势诞生了多家互联网巨头。其引领了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占据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风口。过去二十年,可以说是To C互联网经济的时代。
2.当前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重心将会从此前To C互联网转移到To B互联网——产业互联网
目前市场上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是从To C业务做起,虽然在消费互联网还有着一定的红利存在,但现在由于智能终端的普及和互联网人口的增长趋于平稳,当前移动终端几乎全部接入了互联网络,To C的商业模式已经从框架上定局,只是在一些细分领域进行结构上优化。
图1.移动终端几乎全部接入互联网络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与此对应的是,互联网在To B上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却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远远没有发展到类似To C那样的高度。在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的技术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具备的背景下,产业物联网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产业互联网作为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式重塑现代制造和科技创新的融合业态,以产业第三方平台为杠杆,以网络化、智能化方式整合生产制造、科技创新、交易贸易、仓储物流资源,通过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产业互联网还是一个近几年才兴起的新概念。但实际上,产业互联网在许多国家都早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产业互联网基于传统互联网的发展框架,并依托于多项新技术形成了融合发展的态势,其总体技术路径如下:
图2.互联网改变产业的几个阶段
图表来源: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当下各个国家如此重视产业互联网,其根本原因在于在现有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在产业环节的加速应用为途径,To B的环节将会真正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其对于经济的影响可能比传统互联网更为巨大深远。
二、产业互联网基本内涵和商业模式分析
1.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生态和形态,通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技术,从供应链中生产、采购、交易、流通和融资各环节切入,以网络平台的模式来进行信息、资源、资金三个方面的整合,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运营效率。产业互联网是各个传统产业实现“互联网 +”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互联网向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产业链各个场景下沉,形成互联网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从信息和消费走到产业本身,逐渐形成了产业互联网的多个细分领域和差异化的市场,构成各自不同的产业链生态圈。
2.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产业互联网的规模在2015年爆发式增长后连续两年呈现稳步发展态势。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规模达到了36.0万亿元,2018年达到42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6.7%,预计,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规模将达到55万亿元。
图3.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咨询
从中国产业互联网产业结构看,2018上半年中国B2B电商交易规模为11.2万亿元,相比2017上半年9.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8年供应链金融规模达到16.15万亿元,物流交付体系规模超1.4万亿元。实际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产业互联网方面,包括医疗、教育、工业、汽车、零售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
3.当前发展产业互联网的优势和劣势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相比于许多发达国家,中国可以说实现了某些领域的“弯道超车”。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潜力十分巨大,但相对于消费互联网,其发展却比较滞后。除了技术因素外,这和产业互联网本身的特征有很大关系。产业互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各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特征,这使得产业互联网难以实现规模优势。尽管产业互联网整体上具有巨大潜力,但由于产业条件不同,每个产业的市场难以形成统一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建设的规模经济难以实现,难以获得投资回报。
其次,产业互联网对产业组织的转型有很大的要求。如果组织中没有组织变革,仅仅依靠信息系统和技术来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就非常困难。但是,组织变革并非易事,而且很难在一夜之间实现。
第三,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多个环节综合协同发展。产业互联网很难实现像消费者互联网这样的单一突破。在消费者互联网中,企业的盈利模式相对简单。只要开发了一个软件并打开了一个应用程序,用户就可以通过下载和增值服务增加价值。该模型简单,易于复制,并且可以快速扩展。但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非常困难。模型的成功往往需要其他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因此很难快速发展。
最后,产业互联网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更高,并且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也更为庞大。
虽然产业互联网在刚刚起步阶段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发展缓慢,但我们看到当前也存在很多潜在的优势:
首先,当前已经具备良好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从终端消费逐渐向上游渗透、改造的过程,需要完善的产业体系结合互联网技术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当前我们目前不仅有 BATJ(百度、阿里、腾讯和京东)和 TMD(头条、美团、滴滴)这样活跃在各个领域的成熟互联网平台,也包括移动联通华为等世界级通信巨头,拥有完备的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等网络基础设施。他们各自建立了庞大的通讯网络底层枢纽,他们积累的大量的数据技术、所构造的组织架构和文化、所秉承的互联网发展思维,将是中国发展产业互联网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二,有较好的数据积累和场景优势。产业互联网发展特别需要大数据资源和丰富完整的场景,这是无人操作和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和演进的基础。从全世界来看,中国拥有非常丰富和完整的产业链,整个产业结构的体系也相对完整,这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和探索的基础,是经济体量较小的经济体难以比拟的。
第三,产业结构痛点突出。当前中国产业结构痛点突出,急需恰当的解决方案出现,市场潜力巨大。在目前中国的产业里面,存在许多痛点集中的领域,如各个流通环节交易成本太高,管理效率低下等,而这些领域痛点的核心在于信息的获取不方便和不够透明,是非常适合用互联网手段来整合的领域。因此,在痛点集中且广泛的产业里,很可能率先出现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4.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发展方向预测
互联网本身的高效实时、跨区域、普惠等特性与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的结合将有效提升生产效率。而互联网更是产业优势平台价值的催化剂,拥有线下优势资源的产业平台,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定价平台等多重功能,进一步增强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产业互联网的横向细分,根据其性质的不同,从生产、销售流通、融资领域和管理领域进行分析,大致会发展成如下几类业态,从而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
1. 销售领域:产业交易平台
产业交易平台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产业互联网应用的模式。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产业交易平台不仅仅体现为简单B2B电商,更体现为对产业信息的集成、产业技术的交易、产业商品定价的话语权。显示供求信息仅仅是交易平台最原始的功能;交易的撮合、支付的集成、线下物流仓储的集成是交易平台的中级模式;而对产品标准化、指数化、金融化,进而影响行业商品的定价是交易平台的高级模式。
产业交易平台可以服务于两端:一端是通过优秀的经销商、优秀的终端门店为最终端消费者或者消费的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低的价格、更好的金融、更好品质的产品,帮助优秀的终端经销商去拓展他们的客户。另一端是团结优秀的、有一定研发能力的生产企业。而产业平台的出现就是越过低效率的中间环节,找到最优秀的终端服务商,再反向找到最优秀的研发生产中小企业,把他们两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真正的产业共同体,一起去淘汰低效率的经销商和中间环节,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的运作产业链。
当前典型的案例为找钢网。2012年初成立的找钢网,是国内成立的钢铁全产业链电商平台,找钢网作为产业互联网的标志性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各个传统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和B2B电商争相模仿的对象。
2. 融资领域:增信融资平台
传统的金融机构获取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成本以及服务成本相对产出来说较高,而产业互联网环境下的增信融资平台给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较好途径。
中小微企业通过增信信息平台提交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融资请求,增信平台对信息真实性进行一定的审核,然后提交给银行。从而降低了银行中小微客户的获取和服务成本。当前流行的趋势结合最新的技术手段如区块链等技术,将实现多级供应商的信用穿透,通过TOKEN等新型支付方式实现企业资产的多级流转,惠及整个供应链金融链条。
当前典型的案例是联易融。联易融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供应链金融融资平台,通过整合产业链生态商圈,利用大数据的累积及信用分析,把控链条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数据信息,打通产业链融资通道,从而开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模式。
3.生产领域:智能制造平台
智能制造平台通过对行业最新技术的跟踪和智能装备的研发,为产业提供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其核心在于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制造装备,还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原料技术、制造技术领域提供最新的解决方案,提高装备的智能化程度和联网能力,适应柔性化个性化的制造趋势。在5G、云计算和AI技术的背景下,新兴的技术手段如边缘计算等将重新定义智能制造,从而实现产业生态重塑和升级。
4.管理领域:资源和业务智能管理平台
资源管理平台负责对物理设备和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形成统一的资源池,实现服务的可管、可控,以实现对每个资源单位的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和对资源管理调度能力,包括虚拟机自动化部署、虚拟机弹性能力提供、资源状态监控、度量和资源的回收等。通过打造资源智能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全局性管理与调度;通过高智能的业务管理,将底层资源进行组合和打包,将资源封装成各种服务,以方便易用的方式对外提供给用户。平台具体模块将包括业务流程管理、根据资源监控与度量采集的历史数据统计用户的计费管理、负责用户的身份认证的用户管理、业务订购关系管理等。
三、如何切入产业互联网领域?
在产业互联网浪潮中,可以如何切入?
在产业互联网浪潮的大环境背景下,如何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就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个人认为,可以尝试在以下几点实现突破:
首先,可以打造具有产业和市场优势的电子产业服务云平台。基于云计算的电子产业服务平台是云计算与经济、商务、经济等相交叉而形成的新的盈利方式的商务模式。基于云计算的产业互联网提倡从产业基础设施上技术赋能的重要性。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来看,采用云计算技术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云计算平台是产业互联网落地实现效率变革的关键。通过打造电子产业交易云平台,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制定有利于供应链协同和整合的产品、技术、管理、数据、指标等关键共性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平台经营效率,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并完善供应链平台信用体系,增强资源配置功能。
其次,通过建设新型物联网系统提高供应链服务水平。物联网(IoT)通过结合各种新技术和新思维方式,将供应链从一种不可避免的麻烦变成了关键的战略优势。在过去,要获得并共享供应链链条中商品的实时数据和当前状态是难度较大的,现在由于5G等基础设施的上马,不久的将来,通过物联网打造的新型供应链业务网络的高效供应链管理可以使整个流通结构得到改善和协调,依托于产业链资源,打通端到端节点信息,优化供应端和物流网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持。另外,还可以以海量数据基础提供各类服务产品。进一步衍生出物流仓储、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化产生协同效应。
除此之外,还可以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之上的供应链金融是产业互联网的另一个机会。由于我国金融行业长期受体制因素的限制,众多中小微型企业无法获得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制约了发展。而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运转的产业互联网领域,这一难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结合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支柱地位,通过打造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得到本质的改变。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开放和透明的,加上可以溯源并实现信任传递的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丰富的行业经验鉴别风险,利用区块链技术签发基于TOKEN的数字债权凭证,然后发挥公司高信用主体优势提供背书给多级供应链交易商进行融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将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从而提供风险控制到最低的金融服务。
总体来看,互联网即将进入下半场,各行各业迎来更大规模的产业升级,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发生,在新技术供给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下,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产业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企业如何把握当前时机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值得仔细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