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最新动态/正文

重磅!“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次国新办发布会上都说了

作者:工信微报来源:工信微报

2020-12-31
01.png

1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会同部规划司司长卢山,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有关情况。本次发布会回答了目前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

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有关情况

02.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

王志军: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刚刚结束的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这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思路,我们向大家提供了肖亚庆部长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供大家参考,这里我向大家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大家都知道,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我们要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还有关键工业软件等基础,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快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和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革命是新一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要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生态,推进数字产业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三是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生态。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产业的主体,企业强,产业才能强,我们将支持大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产业基础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掌握独门绝技,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减轻企业成本负担,不断优化支持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时间过的很快,再过几天就是2021年了,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编制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规划,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抓好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工信系统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王志军:十九届五中全通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贯通生产、分配、交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实现上中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高效运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在供给侧,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仍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是供需矛盾的焦点所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要扩大信息消费和智能家电、智能终端等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新型消费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努力增加品种、提升品质、创造品牌,全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以高质量的供给引领创造新的需求。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的新空间,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制造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快谋划一批增强基础、增加功能、有利于长远的重大项目,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第二,加快推动制造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加共性技术的供给,推进产业基础再造,解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快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第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40年来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是开放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我们坚持扩大开放的基本方针没有变,坚持合作发展的方向没有变,我们要积极吸引国内高端产业配套环节和先进要素在国内集聚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高水平对外合作平台,抓好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的落地。同时,还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产业链互补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体系。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当前中国5G发展怎么样,能否介绍一下“十四五”时期中国5G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03.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

闻库: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中国的5G飞速快跑,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来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5G、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这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主管部门的作用,大力推动5G发展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报报账。

第一,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现在盘点盘下来,今年我们大概新增了58万个5G基站,推动共建共享的5G基站33万个,跟以往的共享概念又深化了一步,以往我们说共享就是把两家的基站放在一个塔上,就是共享了。现在我们共享的是更高层次、更科学的共享,就是说一个基站可以给两家用,相当于原来的两个基站,效果非常好,而且是大规模的用,效果非常优秀。到现在我们年初定的目标也就是所有的地市都有5G覆盖,也实现了。

第二,终端方面。1月—11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1.44亿部,上市手机新机型累计199款,分别占到所有手机的一半左右,一个是51.4%,一个是47.7%。

第三,用户数量增长非常快。5G的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2亿。

第四,应用方面。这是我们推广5G的一个重头戏。在5G牌照还没有发放的时候,我们就感到应用比5G研发更为繁重。2018年开始,我们连续每年组织一次“绽放杯”5G应用大赛。今年第三届大赛征集到4000多项大家报上来的5G的应用案例。第一年只有300多个,所以还是发展很快的。这些项目在智能制造、医疗、能源等热点领域都体现了意想不到的非常好用的效果,比如今年一等奖项目涉及到矿山、港口、制造业等多个场景的应用模式,而且比较清晰,原来都是摸索着怎么用,现在清晰了,可以拷贝复制到其他行业去。从这一点来看,随着共同努力,应用落地的进程速度会加快。

5G的建设是为应用打基础,5G的最终目标还是说怎么样把5G用好。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持续扎实推进有关工作,进一步推动5G实现建设好、应用好、发展好的良好生态。

首先要建设好。要统筹部署,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扎实推动5G网络建设,在5G网络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由规模建设、广泛覆盖向按需建设、深度覆盖推进,紧贴不同场景需求,打造高质量的5G网络。在网络、终端高速发展的同时,数据中心也要紧紧跟上。数据中心不仅要把机房建起来,把电和传输提高上来,还要提高应用和服务的层次水平,在云服务货物软件应用上,互联网企业、运营企业在这方面需要加大力度,要向世界的先进水平看齐。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提升应用发展水平,在应用种类、云服务能力、应用深度和软件丰富程度上逐步完善,有力支撑5G和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的需求。

第二,要应用好。与4G不一样,全世界在5G应用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5G应用也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和领域。5G为农业、制造业、医疗等各行各业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各行各业推广应用5G当中,除了满足行业差异化需求,电信运营企业也要做很多工作。比如在网络架构、业务管理、网络运维等方面要根据新的应用场景来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使得应用5G的企业用网更为简单、好用、易操作。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垂直的各个行业应用企业,还有能够把5G推广下去的集成开发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些企业都要深化协同,特别是要充分发挥5G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催化作用,促进各方的协作,共同推动5G与制造、能源、交通、农业等实体经济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第三,发展好。要强化技术创新,持续推进5G技术研发试验,加快网络切片、边缘计算、芯片模组、仪器仪表等技术产品的成熟,增强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加大毫米波试验力度,促进毫米波产品成熟。加快R16标准的成熟应用,同时也要推动后续的R17、R18标准持续演进。此外,还要展望未来,开展6G愿景研究,促进移动通信产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还想说明的是,各个地方政府积极推动5G的发展,特别在网络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地方政府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各个地方政府对5G的发展有个全面的合理的预期,不仅仅要盯着网络建设这个目标,还要在5G应用方面更多的一起下功夫。尽管现在各地对5G应用推广力度还是很大,但是跟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来比还远远不够,还要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5G应用的总结、推广和探索创新,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发展模式。我就说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打造新型产业链,锻造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板,“十四五”期间在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优势长板方面有哪些考虑?下一步将如何布局?谢谢。

王志军:新兴产业非常重要,是引领未来发展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链,对我们国家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十三五”时期,我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为代表,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产业和产业集群。5G、新能源汽车和工业互联网等部分关键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出现了领跑,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将进入大规模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的阶段,成为驱动产业变革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将顺应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潮流,牢牢掌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以重大发展需求为牵引,以重大技术突破作为主攻方向,扎实落实好《建议》作出的部署,加快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促进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新兴产业多数都来源于新的技术突破和技术进步,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有我们产业发展的优势,我们产业发展优势就是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的先发优势。我们将立足这些优势,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加快打造5G、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超高清视频、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链,围绕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有望产生颠覆性创新的产业,主动谋划、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构建未来竞争的新优势。

第二,加快构建新兴产业生态体系。因为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所以现在大家对生态体系越来越重视,我们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大力培育智能化产品,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共享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以骨干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构建完善大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

第三,营造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针对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创新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竞争力。强化统筹规划,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鼓励创新和审慎包容的原则,从市场准入、人才培养、金融服务、政策创新等各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协同,形成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的统计,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6.2%,请问今年数字经济的规模会达到怎样的水平?围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时期工信部会采取哪些举措?谢谢。

04.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卢山

卢山:谢谢您的提问。数字经济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在这次的十九届五中全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且指出了两条路径:一是数字产业化。二是产业数字化。您刚才提到了,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是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

下一步,我们要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趋势,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布局好“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主要从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数字产业化,要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因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现在正进入到一个快速演进、快速迭代的时期,要抓住快速迭代的趋势,补齐短板,同时拉长长板,比如用好场景优势,加强长板。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还有一点就是加快利用开源生态,建立企业能够主导的生态环境,将数字产业化体现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壮大上。

第二,产业数字化。这次在《建议》稿中提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前提要从数字化开始做起,完成我们所有产业中占80%的传统产业改造。同时,基于改造,又有很多新的场景和需求反过来再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工业互联网,就是我们国家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大的需求,再加上5G,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为传统产业的改造谋划了新的发展机遇。从这两个方面来说,这是两条主要的路径。

第三,做好外部政策和环境的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对于传统产业来说还面临着一个会不会用,敢不敢用,以及安不安全的顾虑和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和运营商。同时采取一些政策鼓励,我们鼓励企业尝试个性化产业道路。预计在“十四五”发展期间,数字经济将会保持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在我国的高质量发展中,也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澳门日报记者:

请问“十四五”期间,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算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卢山:谢谢您的提问。跟大家报告一下产业基础的概念,过去我们常说的是“四基”,包括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以及产业技术基础。在“十四五”期间,又追加了一个工业基础软件,所以变成“五基”。这是我们常理解的产业基础的五个大的方面,当然要严格来,人才从大口径上也属于产业基础的范围。产业基础这个问题,总书记高度重视,也多次就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也非常重视产业基础能力的建设问题,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作出了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这个重要部署。

我国制造业有一个特点,就是门类齐全,这实际上是实施产业基础的一个有利条件,当然也对提升产业基础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回顾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可以看到国家产业基础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基础领域当中的门类基本齐全,中低端产品可以有效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而且部分领域可以在国际上达到同等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建设。

但是总的来看,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有很多媒体对产业基础做过系统的梳理,大家也可能看到过相关的报道。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努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主要有几方面的工作考虑,和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基础领域的瓶颈和短板,加大重点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坚持不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第二,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产业基础再造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要着力推动一批专注于在细分市场的企业,因为基础领域市场不会特别大,所以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在细分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甚至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解决产业基础平台跨行业、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打造一些共性平台。

第三,着力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来解决大家不敢用、不愿用、不敢投、不想投的社会氛围。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保护网络用户合法权益是打造网络强国的基础,为此,工信部开展了APP侵权整治行动,有效打击了互联网平台的违法违规,对于用户已经被违法违规搜集的个人信息被侵犯的用户权益,工信部是否还会采取补救措施?是否会监督互联网企业对此作出处理?谢谢。

闻库: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广泛应用,用户信息问题现在已经逐步引起社会更大关心。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用户信息保护工作。今年以来,持续开展移动应用程序(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深化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可以说是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布了《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规范要求,针对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APP侵害用户权益的四方面十类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治。截止到目前,已经对52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发现了一批有问题的APP,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500款,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款。

第二,发布APP个人信息保护的系列标准。APP合不合规,标准说了算,我部组织中国信通院、电信终端产业协会以及30多家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了《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一共10项标准。对于广大用户特别关心的“最小必要”等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则,制定了《APP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8项系列标准。标准的发布凝聚了产业的智慧,汇聚了企业的力量,为企业的合法经营划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所以,这些规范要求可以说是在如何保护上制定了一些非常清晰的操作规范。

第三,召开全国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会。11月27日,部里专门组织召开全国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会,会上专门通报了重点企业存在的重点问题,会上苏宁、蚂蚁、爱奇艺、360、小米、新浪、快手、哔哩哔哩、滴滴、阿里、百度等11家互联网企业代表的主要负责人向社会公开作出了承诺。会议也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通过这次一系列的行动,行业企业表示要树立个人信息保护高压红线的意识。

第四,组织建设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刚才说了互联网企业进行了表态,互联网企业表态很重要,技术检测手段是很好、很重要的技术保障,要充分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调动产业优势力量,组建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目前,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的检测能力已经达到了月均8万款进行检测。

下一步,我部将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精神,研究制定APP个人信息保护暂行规定,继续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完善APP检测技术平台系统功能,持续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坚决做好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谢谢。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