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控系》之前推出的《真实案例解析:倒在供应链金融路上的上市公司(1)》一文中,我们讲到:华业资本的实际控制人周文焕通过资本腾挪之术,2002年顺利入主上市公司仕奇实业,随后转型做自己擅长的房地产,仕奇实业也改名“华业地产”。通过在市场上经过一番并购之后,也算小有所成,但是,随着房地产调控以及黄金市场的下跌,以房地产和金矿为主的华业地产再次面临发展困境。
一随波逐流
回顾一下2014年的金融环境,特别是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大幅回落,资金面紧张。银行基于违约风险考虑,惜贷、限贷现象增加,甚至还进行抽贷,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正是因此,引发了一波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资金进入到金融服务业的高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4年10月17日,华业地产发布了一则《重大事项停牌公告》,这次所谓的重大事项,就是华业地产收购重庆捷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尔医疗“),意味着华业地产正式向医疗和金融的转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同时我们这段故事的女主也就 “闪亮”登场了,她就是捷尔医疗的实际控制人,重庆医院圈赫赫有名的女商人--李仕林。
二医药生意
1973年出生于四川江津的李仕林,其主要生意基本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恒韵医药,主要从事医药商业业务,包括药品、医疗器械、试剂、耗材等的代理销售;二是2009年设立的捷尔医疗,主要从事医疗服务,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通过合作成方投资医疗中心和与重庆医科大学合作建立第三附属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第二种是,捷尔医疗和重庆大坪医院合作,由捷尔医疗建立健康管理中心、放射治疗中心、核磁共振诊断中心,合作期限均到2020年,挂大坪医院的牌,捷尔医疗的利益分成是:合作的第1年至第5年按60%分配,第6年至第10年按50%分配。采用相同模式的还有,与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合作设立健康体检科,合作期限为五年。(有10年以上资历的老融资租赁人,对此模式应该是相当的不陌生。)
2014年底,装入华业地产(或者说被上市公司并购)的部分是捷尔医疗的全部加上恒韵医药的设备、器械及耗材供应部分(未包含药品的销售代理)。这样的业务领地划分,就为下一步恒韵医药的应收账款转让埋下了伏笔。
三皆大欢喜
净资产仅有6.2亿元,年销售7000万元的捷尔医疗,以21.5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上市公司华业地产,李仕林的财富值瞬间暴涨,按照《购买报告》的说法,“团队随着业务走”, 也就意味着,她仍然是捷尔医疗的实际控制人。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停牌之后,华业地产复牌,股价一飞冲天,从每股7元上涨至24元。大股东、小股东都很高兴。
好事还没完,2015年6月,华业地产正式更名为“华业资本”,这霸气的名字,才配得上本文男、女主角的“雄才大略”。
2016年7月,二股东“华保宏”(据网传是周文焕白手套)将其持有的华业资本15.33%的股份以24.6亿元的价格卖给了李仕林控制的三个公司:“玖威医疗”、 “满垚医疗”、 “禄垚医疗”,李仕林就此成为华业资本的二股东。
这一波操作下来,周文焕在不失第一大股东地位的情况下,套现24.6亿元。而李仕林把她半生心血的事业,装进了上市公司,外加3个亿现金,躬身入局,换得了一个二股东的身份,如果你认为她有点亏,那你的眼镜就要碎一地了。
四供应链金融
铺垫了这么长,终于说到本文的主题--供应链金融了。那么,华业资本究竟是怎样操作的供应链金融呢?
2014年初,华业资本与国泰君安共同签署了《深圳国泰君安申易投资基金一期(有限合伙)之合伙协议》,共同发起设立合伙企业,华业资本占25%。通过这次投资,初试“云雨”,算是开启了金融产业布局。
如果说,华业资本2014年在金融产业只是迈出了一小步,那么,2015年就可谓是“大干快上”了。根据华业资本2015年年报:1、华业资本子公司完成对三甲医院应收账款债权原值的收购共计38亿元,对外投资金额30亿元;2、华业资本决定与金融机构合作搭建不超过200亿元医疗金融平台,用于收购三甲医院应收账款债权、成立医疗供应链基金、信托计划、有限合伙企业等金融产品。
这其中收购三甲医院应收账款债权包括了:华业资本子公司国锐民合在2014年12月,收购重庆慈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慈慷”) 持有的应收债权6亿元。2015年1月起,华业资本子公司西藏华烁分4笔,收购重庆慈恩健康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慈恩”)持有的应收债权约23.4亿元。西藏华烁收购重庆恒韵持有的应收债权7亿元。
那么,这个所谓的三甲医院应收账款收购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根据华业资本披露的公告来看,以上图的收购恒韵医药持有的应收账款为例:
“本次交易标的是恒韵医药享有的三甲医院应收账款债权,金额共计8.8亿元。由于上述应收账款债权到期日较为分散,为方便付款及回款,经与三甲医院协商约定,标的债权共分两笔偿还,还款时间分别为:第一笔:2016年4月25日,金额4.9亿元;第二笔:2016年5月25日,金额3.9亿元。”
也就是说,整个方案就是四个字:“简单粗暴”。第一、收购金额在应收账款原值的基础上,直接8折,所以收购的回报高达20%以上;第二、期限,不论那一天形成的应收账款,直接将还款时间统一延长到8-12个月之后分两次集中付清;第三、高度信任,不需要其他增信措施;
华业资本用自有资金直接收购三甲医院应收账款这个模式,在2016-2017年继续放大操作额度,但是,这种模式毕竟太消耗上市公司的现金了,因此,华业资本增加了新的玩法,通过资管计划,放大杠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收益率。
其一是以劣后的身份,参与认购资管计划(主要用于购买三甲医院应收账款),实际承担资管计划差额补足的担保风险,当然也享受更高的回报。例如:2015年12月和2016年6月,西藏华烁分4次参与认购了北信瑞丰资产瑞信1~3号、4~9号、11~16号、18~3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华业资本2016年年报显示,其认购的1~3号资管计划认购金额为14662万元,不到1年时间,到期后盈利14264万元,投资收益率达97.29%。
其二是华业资本作为劣后级合伙人,与社会资本设立有限合伙投资公司,再通过信托交易架构投资关联的三甲医院应收账款。华业资本同时购买信托计划的全部次级份额,杠杆放大的比例是3:1。
截至暴雷前,华业资本参与认购应收账款优先级和劣后级金融产品规模约为37亿元。同时,其他金融机构认购应收账款优先级金融产品金额约为37亿元。加之以自有资金购买的应收账款债权规模约为27亿元。根据华业资本2018年9月28日公告,应收账款存量规模为101.89亿元。
华业资本为什么乐此不疲第投资应收账款收购呢?表面上当然是投资收益是支撑业绩增长的主角。据统计,2015~2017年,华业资本的投资收益占各年度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9.26%、54.82%和58.39%,占比逐年上升。这是事实,但不一定是真相。
五案例点评
故事的结局,大家基本都知道了,华业资本收购的应收账款都是假的,恒韵医药实际控制人李仕林,因涉嫌贷款诈骗罪已被批捕,其中:骗取华业资本及其他金融机构巨额融资款243亿元,尚有101.89亿元未归还。骗取重庆光大银行等十家银行贷款142.5877亿元,承兑汇票等价值18.19亿元,合同诈骗数额242.04亿元。李仕林合计诈骗金额高达400亿元。上市公司华业资本业也因此而退市。
关注《风控系》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曾经在推出的《从诺亚财富踩雷谈应收账款真实性调查》一文中,解析过的真实案例,号称商界木兰的“承兴国际”罗静,以假应收账款骗取了被害单位融资款共计人民币300余亿元,实际造成被害单位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80余亿元。看来,在造假骗贷这件事上,同样是美女企业家,罗静比起李仕林来,还得甘拜下风。
下面就这个案例,小编谈几点体会:
1、如果华业资本是受害者,那么他就应该总结以下教训:
1)在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方面,存在重大瑕疵
华业资本购买第三方医药公司(恒韵医药)的三甲医院应收账款,未能抓住供应链金融特有的规律,即封闭操作以及还款来源自尝的特点,方案当中,即没有指定融资用途,也没有封闭还款来源。因此从根本上就远离了供应链金融。
2)在产品执行层面,存在重大疏漏
首先,是风控的尽职调查,从事后的结果看,华业资本根本就没有对底层资产真实性做过调查。这一点上来讲,对于所有新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资本,都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必须遵从行业的专业性。
其次,是客户集中度的把握。应该说华业资本的所有金融资产,几乎全部建立在一个关联客户(恒韵医药)的基础上,按暴雷时101.89亿元计算,单一客户金融资产规模已经相当于,2017年底华业资本68亿元净资产的150%。如果华业资本能够把单一客户集中度控制在净资产的20%或者30%,相信它绝对是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2、如果华业资本是同盟方,那么谁又叫得醒装睡的人
1)根据华业资本2018年9月26日公告:已存在3笔应收账款逾期未回款情况,到期日分别为2018年7月26日、8月23日和9月20日,也就是说,披露时间距其违约发生时间整整晚了2个月。而恰好也在发布公告的9月26日这一天,周文焕避走海外,并在监管机构要求其回国履职后仍拒不回国配合调查。
2)2019年6月27日面临“面值退市”境地的*ST华业,开市前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地方检察院函告,公司前董事兼总经理燕飞、前董事孙涛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一案,经重庆市公安局侦查终结,已于6月18日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相关赃款追缴工作重庆市公安局亦在同步进行。
讽刺的是,暴雷后的华业资本在2018年9月27日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已决定成立临时债务追偿小组,由其董事兼总经理燕飞先生担任组长。
华业资本因一款供应链金融产品,而倒闭退市的案例就讲完了,小编的心情总有点莫名的沉重。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着这样一批看起来并不“缺钱”的人,在资本市场上,不惜以身试法。是什么样的魔性(模型),驱使着一批机构,在看起来缺陷明显的底层资产上,疯狂下注。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着一批批“韭菜”,在股市上,玩着零和游戏?!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