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过去用,但是现在基本不用了。做尼泊尔(生意)偶尔用用。”广东某橡胶贸易出口公司老板黄华在接受OOWAY集团电话采访时如此说到:“一是欧美客户现在很少用了,二是太麻烦,我们出口方也懒得在银行和公司之间跑来跑去。”不少外贸商正如黄华一样,对信用证的印象开始越来越模糊。
信用证体系是特殊时代背景下时势造就的结果。时至今日,人类早已进入21世纪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国际贸易的形势,还是国际运输、银行保险、法律法规、信用建设、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辉煌的信用证体系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挑战。 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人类物质水平空前提高,国际贸易随之迅速发展和扩大。但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各有不同,相距遥远的交易双方要想了解彼此的商业信誉和资信状况十分困难,这些都成为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巨大障碍。 而恰在此时,国际运输业快速发展,单据开始具有了货物物权的属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看到了其中机遇,开始大力推动单据交易。 于是,在各方合力的作用下,以单据交易为核心、以独立抽象性原则为特征、以银行信用为保证的信用证结算体系登上了历史舞台。后又经过数十年实践总结,于1933年正式形成了信用证通用规则UCP(商业跟单信用证统一规则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简称UCP)。至此,一个较为完备的信用证体系在世界主要贸易国家间建立起来。 信用证体系是旧工业时代的产物,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体系,建立在特定的意识形态、社会发展和信用建设的基础之上。 意识形态方面,无论是15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思潮,还是之后的自由主义理念,都强调商业、商人的主导地位。当时的英国甚至出台了多项贸易促进措施,还抬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这进一步激发了西方资产阶级突破禁锢、追逐利润的世界雄心。信用证体系作为当时新兴的结算手段,被视为商业革命式的创新,十分符合当时整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意识形态。 社会发展方面,工业革命不仅极大丰富了整个西方社会的物质财富,也让东西方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银行商界鼓励国际贸易壮大发展,充分发挥西方工业革命国家先发优势,通过贸易往来进一步富国富民,推动社会进步。并借此对外输出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信用建设方面,当时世界各国对信用尚未普遍重视,也没能在信用领域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跨国的征信信息、信用评估十分困难,而银行信用具备公认的权威特征,非常适合拿来构筑一种国际通用的结算体系。信用证体系以银行信用为保证的特点可看作是对当时特定时期全世界、全社会信用面貌的一种妥协。 在此后150余年时光里,整个世界经历了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层出不穷的新兴科技彻底改变了世界,同时冲击了原有社会、旧体系的方方面面。陈旧的信用证体系逐渐难以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项专业统计显示,20世纪70年代前后,全球约85%的国际贸易交易采用信用证结算。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球贸易国际结算中信用证的使用占比开始持续减少,到2010年前后,该数值约为40%,到了2018年,下降到20%以下。 另一项2017年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点,2017年欧洲和北美信用证使用率加起来占比不足20%。据此,不少国际贸易专家纷纷发出信用证“盛宴已过”的感叹。 随着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鉴于贸易环境、结算科技技术、信息交流、保险发展等一系列方面的巨大变化,导致信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法律体系不健全 在信用证体系的发展中历来都缺少法律层面的坚定支持。之前所讲的UCP(商业跟单信用证统一规则)被业内喻为信用证的通用“法律”,目前覆盖的70多个主要贸易国家都要严格遵守。但必须指出的是,UCP并不是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条文。 据专业法律人士介绍,目前实施的UCP600不是法律,只是信用证普遍使用的规则,信用证各方当事人可以排除UCP600的适用。并且,当贸易国的法律与UCP600不同时,该国法律效力高于UCP600。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法律体系不仅分为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各国各地区之间法律也各不相同,所以自然没有世界通用的信用证法律。 转为买方市场 国际贸易转向买方市场成为信用证体系终结的催命符。信用证体系的建立是基于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利益之上,工业革命的成果让当时的列强成为拥有丰富廉价工业品的国际大卖家,所以信用证体系被设计成更多保护卖家利益的形态。最显著体现在对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强调,即“单证相符、单单一致”时开证行必须付款给卖家。 而21世纪不同,全球化进程加快,大量制造业转移至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而当年的西方列强变成了国际大买家,全球买方市场逐步形成。 所以此时,贸易结算体系必须更多服务于买方利益。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创立信用证体系的西方各国如今纷纷弃用信用证,转而大规模采用赊销(O/A)结算,根据SWIFT的预测数据,赊销(O/A)结算占比有望在2020年达到91%。 技术颠覆交易 技术层面的进步使以实体票据为主的信用证体系存在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众所周知,信用证体系的核心是单证系统,一切都是围绕实体的、纸质的各种单据进行传输、审核、支付的。 这非常符合19世纪的状况。可人类社会早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化交易才是主流,因为它们在速度上更快,更有利于节省商家时间。 据世界银行统计,由于互联网电子化的便利,造成单证传播形式改变,出口商在单证准备和传播上节省的时间平均达到了10天左右。电子交易全球统一标准的建立和完善、电子通关和银行间网上结算系统的推广普及,都让以单证系统为核心的信用证体系显得陈旧落伍。 信用矛盾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独立性令信用证体系失去发展基础。 当下,银行对信用证的参与流于形式,根本不再扮演提前代付的中介角色。根据中国商务部官网上面大量中印贸易纠纷案例,很多印度国内银行即便在“单证相符、单单一致”条件下也不立即代付,而是催促印度进口商付款。 等待时间内,既不向出口商付款,也不说明任何拒付理由。银行之所以不按流程办事,是因为它们知道,现在一个电话、一个通讯软件就足以使买卖双方即时沟通,银行没有承担风险的意愿。 而另一方面,买卖双方通过贸易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后彼此信任度上升,认为信用证流程繁琐,产生了直接越过银行的想法。于是,各种改变信用证体系核心精神的行为在交易商和银行的默认下公然进行,信用证体系早已名存实亡。 保险业的冲击 出口信用保险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信用证体系的终结。 从本质上来讲,出口信用保险是信用证这种贸易保险的直接竞争对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用证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开证行“保证付款”的保险,但出口信用保险并不比它差。 自从1919年,英国成立世界上第一家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出口信用担保局后,这种保险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据专业机构统计,目前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类似保险机构,世界贸易额的12-15%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下实现,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达到20%-30%,最高达到了37%! 与英国一样,很多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在官方支持下成立,偿付能力不弱于银行,不仅能承担商业风险,还能承担政治风险,例如战争、内乱、制裁等等。 基于此,OOWAY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贸易环境、结算技术、信息交流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信用证体系在21世纪历史新变革中已日薄西山。 新的国际贸易数字化潮流趋势,呼唤着新兴的贸易结算、融资等解决方案的诞生。OOWAY集团凭借对大数据AI技术颠覆、创新地运用,在新形势下开拓出崭新的路径,将对国际贸易数字化产生积极影响。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