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正文

双循环格局下的电子商票发展新未来

作者:肖小和 李紫薇来源: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2021-02-22

        摘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面对新发展局面的重要部署,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双循环格局下,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商票发展历程,深入思考了双循环格局下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新未来。

        一、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回顾

        电子商业汇票是指出票人依托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根据承兑人的不同,电子商业汇票可以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其中,由金融机构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承兑的电子商业汇票即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

        (一)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回顾

        票据是集支付、结算、融资、投资、交易、调控于一体的信用工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商业信用被大范围限制,由于缺乏信用的土壤,票据的发展处处受限。直到1978年后,我国开始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票据市场一步步地发展壮大,商业汇票凭借其特有的属性,成为化解企业“多角债”问题、引导商业信用票据化的重要工具,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作为票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承兑汇票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由于商业承兑汇票以企业信用为基础,发展程度远不及银行承兑汇票。2004年,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累计贴现量为0.61万亿元,仅占全国贴现量总额的12.01%。2004-2008年,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总体虽有所增加,但占比逐年回落,并稳定在10%附近。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系统)建成投产,我国票据市场由此开始迈入电子票据时代。2009-2015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转型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先宽松后稳健,金融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票据市场发展空前繁荣,承兑、贴现业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发生额也从2009年1.14万亿增长至2015年6.97万亿,年均增速达到85.23%。

01.png

图1 2004-2015年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整理

        2016年,商票承兑发生额3.63万亿元,商票贴现发生额2.64万亿元。由于受2016-2017年票据风险事件频发、监管趋严,以及金融去杠杆等因素的影响,票据市场回归理性发展,增速总体回落。2018年,商票承兑发生额2.78万亿元,较2016年下降23.42%,商票贴现发生额仅有0.85万亿元,较2016年下降67.80%。

        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推动了票据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票据市场纸电融合进程加快。2019年,累计承兑商业汇票20.38万亿元,其中,电子商业汇票承兑19.96亿元,占全市场承兑量的97.94%;票据贴现12.46万亿,电子商业汇票贴现量12.38万亿元,占比高达99.36%。纵观2019年票据市场运行情况,商业承兑汇票发生额3.02万亿元,占比14.82%,商票贴现发生额0.94万亿元,占比仅有7.54%,尽管2020年商业承兑汇票承兑、贴现发生额均有所增加,但是商业承兑汇票占比低的现状依旧十分严重。

02.png

图2 2016-2020年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整理

        分区域来看,我国票据市场地域发展极度不平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东部地区1票据市场发展程度远高于中西部及华北地区,就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总量来看,东部地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尽管近年来占比有所下降,但维仍维持在75%以上,占据了我国商票市场发展的大半壁江山。就平均商票贴现量而言,东部地区各省市平均商票贴现量稳定在1.5万亿以上,远高于中西部与华北地区平均贴现量之和。就商票贴现量/GDP而言,在2016年以前,东部地区该比例维持在5%以上,2015年达到15.67%的历史最高水平,尽管近年来东部地区该比例有所下降,但依旧维持在3.5%以上,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水平带动了商业汇票的使用,作为重要的支付结算工具,企业可以通过贴现来寻求资金流通,融资成本大幅降低。相比较而言,其他三个地区商票贴现量/GDP基本稳定在2.3%以下,尤其是近三年来,中西部地区该比例稳定在1.5%附近,而东北地区商票贴现占GDP的比重仅有0.5%左右,这些地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发展与GDP发展不协调,商票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商票的发展往往与一个地区商业信用环境相关,商业承兑汇票以企业信用为基础,对签发主体要求更高,东部沿海地区信用程度相对较高,电子商业汇票发展较其他地区更快。按照GDP发展程度,中西部、东北地区信用环境有提升空间。

表1 2009-2019年分区域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情况统计表2  单位:亿元

03.png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整理、国家统计局官网

04.png

图3 2016-2019年分区域各省市商业承兑汇票平均贴现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整理

        分省市来看,商票贴现大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市。2009-2019年,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山东、江苏、福建8省市年均商票贴现量超过1000万亿元,合计占比超过全国商票贴现量比重的80%。其中,浙江、广东二省年均贴现量更是突破5000万亿大关,占据全国商票贴现量的40%以上。就商票贴现与GDP的比值而言,近十年来,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5省年均商票贴现/GDP值均超过5%,其中,浙江、上海二省市超过10%,商票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由此可见,东南沿海地区信用高程度较高,商业承兑汇票发展较快。

05.png

图4  2010-2019年各省市年均商业承兑汇票贴现/GDP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整理

        通过对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回顾可知,纸质票据风险大,发展电子商业汇票是票据市场发展的趋势所在。然而,受信用及流通环境所限,我国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较慢。

        (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特点

        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以电文形式制作,其签发和流转都在ECDS系统中进行,相比纸质票据而言优势明显。

        1.数据化签发,安全性高

        电子商业承兑汇票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签发,以电子签名代替实体签章,有ECDS系统安全认证机制保障,且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流转都是通过ECDS系统进行,一方面,有效防止假票、克隆票,票据缺失、毁损等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ECDS系统有效记录了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流转信息,能够约束违约行为的产生。

        2.电子化交易,透明高效

        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出票、承兑、背书、贴现、转贴现、质押、再贴现等交易都通过ECDS系统以数据电文形式进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票面信息,以及自出票至完成付款全生命流程均可在ECDS系统中查询,票据市场透明度大幅提升。通过电子化票面要素及交易环节,减少了票据在途时间,降低了人力和财力成本,票据交易效率得到了提高。

        3.制度化保障,适用性广

        中国人民银行以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顺利开展。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给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撑。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发布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相关制度的通知》(银发【2016】224号)及8个规范性制度,为规范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广泛使用和流通提供了制度保障。224号文取消了电票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进一步放开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限制,允许证券、基金、期货、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机构直接参与票据市场交易,并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单张面额超过100万元的商业汇票均需通过电票办理,进一步拓宽了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适用性。

        (三)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比较优势

        相比于债券、股票、贷款、应收账款、信用证,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具有比较优势,是企业低成本融资工具。

        1.准入门槛较低,安全便捷高效

        一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银行间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作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常见的融资方式,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相较于流动资金而言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准入门槛较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是基于开票企业自身信用签发,准入门槛低,而银行对流动资金贷款的贷款对象、贷款用途、贷款条件等具有较为严苛的限制。二是融资手续便捷。相较于流动资金贷款严格的贷前审查、贷款受理、贷后管理流程而言,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融资手续更加便捷,基于真实贸易背景或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持票企业可向银行寻求贴现,获取资金融通。三是易流通转让。可流通转让、灵活性高是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独特优势,票据具有无因性,企业可以通过背书转让票据权利。四是相较于流动资金贷款而言,电子商业承兑汇票项下业务办理更加高效便捷,有利于节约时间成本, 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

        相较于应收账款融资、信用证等而言,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具有准入门槛较低、安全便捷高效,法制基础良好、基础设施健全,功能作用丰富、满足多重需求等优势。丰富多样的票据产品体系可以满足企业多方位的融资需求,例如,票据池业务可以盘活闲置票据,缓解企业票据管理难题,通过票据池项下质押融资,大票换小票、长票开短票等能够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和期限不匹配问题;“票付通”产品的推出赋予票据互联网属性,便利企业票据支付需求;“贴现通”的投产加速了企业贴现信息的传递,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企票通”的推出降低了产业链运行成本,促进了商业承兑汇票的流转。在双循化新发展格局下,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比较优势,解决企业多方位融资需求。

        2.法制基础良好,基础设施健全

        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具有良好的法制基础,《票据法》关于商业汇票的规定同样适用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对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全生命周期流程进行规范。作为票据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上海票据交易所自成立以来,陆续开展了票据交易所客户端建设推广、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整合、纸电票据融合、票据交易系统直连、线上票据清算系统上线、贴现和再贴现功能上线等大型重要基础项目,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平台。

        3.功能作用丰富,满足多重需求

        商业汇票尤其是电子商业汇票既具有融资功能,又具有支付结算功能,同时具有互联网属性。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票据支付结算功能,通过签发或背书转让结清企业间应收应付账款;另一方面,持票企业可以通过贴现、票据质押等方式进行资金融通。除此之外,企业可以选择性地开展票据池、“贴现通”、“票付通”、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等创新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

        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格局之际,在全面深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积极创新票据产品业务体系的背景下,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面临新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新挑战。

        (一)机遇

        商业汇票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信用环境作为保障,在国家大力提倡双循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企业经营转型,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票据市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之际,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国家积极推动社会信用,央行征信系统有基础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要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国家发改委从发布可承担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任务和出具信用报告的机构名单,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强化失信联合惩戒,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以及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5个方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个人、企业征信查询提供了渠道。2021年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二代征信系统正式切换上线,与一代征信系统相比,该系统在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内容方面进行了丰富,完善了信息展示形式,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反映更加全面,信息更新效率得到了提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发展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提供了信用基础。

        2.多部门联合推动,发展供应链金融有文件

        供应链金融是改善企业融资结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应用,全面部署相关工作。2018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2019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具备支付、结算、融资等功能,可背书转让,灵活性高。票据所要求的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相契合,低成本、高流动性,以及票据产品得多样性使其在服务供应链金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供应链金融的兴起为发展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提供了契机。2020年4月,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供应链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签发、背书、转让票据,支付企业间货款,同样,也可以通过贴现、标准化票据寻求资金融通。在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的背景下,可以以供应链金融发展为契机,以供应链票据平台为依托,有序推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

        3.“十四五”倡导双循环格局,经济发展有抓手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提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将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为票据市场特别是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提供基础。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2020年累计承兑商业汇票22.09万亿元。据我们票据研究院研究测算,在静态条件下,一年可签发商业汇票180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可达到110万亿元,批发零售42万亿元以上,票据发展潜力巨大。

        4.企业转型走提质增效之路,低成本融资有需求

        当前,企业发展面临转型,走挖掘潜力、提高效率之路。企业融资形式多样,就流动资金贷款而言,据估测,我国大概有30万亿流动资金贷款,由于公司贷款需要支付利息,对企业而言是利益的损失。就银行承兑汇票而言,2020年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18.47万亿元,相较于其他融资形式,银行承兑汇票成本低,可获得性强,是企业低成本融资工具,然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需要支付保证金,对企业而言也是利益的损失。与银行承兑汇票不同,商业承兑汇票无需保证金存款,凭企业自身信用即可签发。如果企业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高信用能力,通过签发商业承兑汇票来替代流动资金贷款,走流动资金票据化之路,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来替代银行承兑汇票,可以减少企业利息支付,减少保证金支出,进而降低融资成本。

        5.上线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发展商票有依据

        2020年1月16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上线试运行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企业和财务公司可以在平台自愿参与、自主披露票据承兑信息,以及包括承兑发生额、承兑余额、累计逾期发生额、逾期余额等承兑信用信息。同年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关于规范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的公告(征求意见稿)》;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0〕第19号(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12月30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制定了《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操作细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对于加强商业汇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我国企业信用程度,建立完善市场化约束机制,更好地规范市场及参与主体行为,保障持票人合法权益,减少票据纠纷及相关风险具有积极意义。截止2021年2月5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累计注册用户449家,其中,企业405家,财务公司44家。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的上线及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完善了商业汇票信息披露机制,为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6.金融科技赋能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信用有保障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与金融科技的结合点。票据市场金融科技应用前景广阔,金融科技发展为电子商业汇票发展提供了机遇。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提高票据市场对于信息的捕捉能力,有效整合各方数据资源,打破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壁垒,缓解票据市场尤其是商票市场信息不对称、不灵通问题。金融科技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信息处理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识别企业异常票据行为;通过大数据历史行为分析,构建企业画像,协助判断未来违约概率;通过大数据建模,搭建风险预测系统,提升业务预警与检测能力,跟踪异常交易情况,从而起到规范企业行为,引导商业信用提升的作用。

        7.系统完善制度规范,发展商业承兑汇票有机遇

        “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票据市场顶层设计逐渐完善。人民银行先后出台《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发展的通知》、《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电子商业汇票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重要政策法规,推动了我国电子化票据发展以及票据市场规范化发展。同时,上海票据交易所陆续出台了《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交易规则》、《票据交易主协议》等多项票据业务规章制度,贯穿票据全生命周期,内容涵盖票据市场风险防控、票据业务制度规则及票据市场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有力推动了票据市场制度建设进程。系统建设颇见成效。为推动票据市场信息化发展水平,上海票据交易所完成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整合,实现了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统一和归并;陆续开展票交所客户端建设推广、完成纸电票据的融合、推动票据交易系统直连以及电票系统升级、上线票据清算系统、上线贴现及再贴现功能,为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相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票据市场发展,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挑战

        然而,面对历史遗留下的商票发展观念问题,尚未成熟的发展环境,亟需提高的企业信用,急需缓解的业务摩擦,缺失的担保及评级机制、有待完善的规章制度,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面临着挑战。

        1.思维定式,观念瓶颈如何突破

        一直以来,商业信用程度差,商业承兑汇票信用程度低、流通难、风险大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思维定式严重制约了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商票市场接受度低,流通受限,市场认可度差,历史遗留下来的对于商业信用的观念对于商票的发展极为不利。商票融资主要基于银行授信开展,金融机构对于商票融资的积极性较低,银行出于自身利益和风险控制考虑,往往缺乏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主动性,受准入门槛、审批流程、授信额度等因素的限制,商业承兑汇票流转较为困难,流通速度慢、流通环节长的情形屡见不鲜。除此之外,银行贴现、再贴现等对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支持存在一定的摩擦与断点,严重制约了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如何突破瓶颈,是发展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所面临的的重要挑战。

        2.评级缺位,信用环境如何改善

        票据业务的本质在于经营信用,良好的信用环境是票据市场发展的信用保障。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信用环境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无论是承兑信用业务还是贴现信用业务,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都远不及银行承兑汇票。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整体信用程度不是特别高,出于对于商票流转不能畅通,商票到期不能顺利兑付的担忧,市场对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接受意愿较低。

        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可以通过保贴、保兑等方式进行增信,保证商票顺利流通。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缺乏统一、权威的评级机构,缺少票据专项评级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只能依据内部评级体系对企业及交易对手评级,评级手段、方法的差异性,以及评级结果的保密性严重影响了票据市场定价的科学性,造成评级资源的浪费,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的票据市场形成受阻。相比银行承兑汇票而言,商业承兑汇票是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签发,其风险性相对较高。企业资质参差不齐,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评级信息的缺失致使市场参与者对于商业承兑汇票安全性存疑,严重阻碍了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进一步推广。现阶段,我国商票市场增信机制不健全,担保机制尚未建立、评级机构缺失,这对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极为不利。

        3.制度不全,顶层设计如何完善

        顶层设计的健全与完善是票据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的法制体系将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保驾护航。然而,现阶段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制度尚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票据法》制定于上个世纪90年代纸质票据发展时期,其中缺乏对于电票的相关规定,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存在核心立法缺失问题;第二,《票据法》中关于票据丧失救助制度的规定无法适用于电子商业汇票,电票持票人权益如何得到合理保障?第三,尽管《电子签名法》对于电子签名相关问题做了一定的说明,仍无法完全弥补《票据法》中关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电子签名规定的缺失。

        三、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新未来

        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有优势、有需求、有支持政策,只要市场参与主体达成共识,转变观念,克服痛点,完善法制体制机制,在高质量和双循环背景下,就一定会开创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新时代。我们认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必然具有如下发展新未来。

        1.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将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流动性支持。然而,证券市场、银行市场较高的准入门槛时常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我国实体经济依旧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2016—2020年,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维持在60%-75%的范围内,近年来有所提升;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平均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9%和57%,但是,银行平均贷款审批指数仅有50%,银行贷款审批程度远不能满足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对于规模较小的小微和民营企业而言,资金紧缺程度更加严重。相比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而言,票据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具有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强、更经济的优良特性。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发展信用经济,发展企业信用市场,通过发展信用产品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商业信用提升,其中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要发展电子商业承兑汇票。

        2.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将成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电子商业汇票对于供应链金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供应链金融贸易背景的可视化与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为票据的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关系提供保障,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可背书流转性可以带动核心企业信用传递,缓解企业间应收账款高企问题。2020年4月24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为企业提供了票据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服务,实现了票据的等分化和可拆分化。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签发、转让票据结清企业间应收、应付款项,同样可以通过贴现寻求资金融通。供应链票据平台的上线推动了供应链票据的发展,有助于优化应收账款结构,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和资金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除此之外,供应链票据平台支持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进行融资。标准化票据打通了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壁垒,扩大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实现了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联动发展,供应链票据与标准化票据的组合则能够进一步为企业融资拓宽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这一方面来看,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将会成为推动供应链票据的重要抓手,供应链票据与标准化票据的发展将成为企业融资的新蓝海。

        3.电子商票将成为减少货币发放、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手段

        票据是传统的支付结算工具,承兑业务可以减少企业运营资金占用,实现延期支付,票据背书可以满足企业间短期资金支付需求。相比纸票而言,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既是信用工具,又是支付工具,同时具有互联网属性,可以实现货币化支付。央行【2016】224号文指出:“各金融机构应以上下游关系密切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为重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使用电票”。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使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进行支付,可以有效串联供应链企业,带动优质企业信用传递,通过票据轧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化。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可以通过信用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达到票据货币化支付的目的,既解决了企业资金需求,又没有实际投放货币,是减少货币发行量、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工具。2020年以来,央行投放1.8万亿元再贴现再贷款额度,用于支持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和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央行可以通过再贴现引导信贷和资金投放,实现“精准滴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央行可以通过票据市场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金融体系流动性。

        4.长三角地区有望建立一体化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平台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历来是票据市场先行工作的示范区域,占据着票据市场三分天下,2019年,长三角各省市票据承兑额达到6.2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0.67%;贴现4.28万亿元,占比达到34.35%;票据交易额为34.87万亿元,占全国票据交易比重达到34.23%。2018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指明方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为落实相关要求,上海票据交易所探索建设供应链票据平台,推广“贴现通”、“票付通”业务,并取得积极成效。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商业信用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程度来看,长三角四省市商票贴现累计发生额占比全国比重达到40%以上。在鼓励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为长三角地区继续挖掘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作用,发展商票融资提供可能。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一体化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平台,有利于强化地区企业意识,提升地区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经济布局,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商票发展做出示范。

        5.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建立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平台

        2019年8月26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携手51家央企发起设立央企商业承兑汇票互认联盟,“企票通”正式上线运营。“企票通”一端连接央企,一端打通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接入人民银行ECDS系统,实现商票的出票、承兑、背书、贴现、付款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利用平台的信用互认和增信机制,丰富了企业间支付手段,有效发挥央企商业信用价值,降低央企产业链融资综合成本。在总结“企票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国企和地方政府有望搭建商业信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平台,通过统一的信用平台建设,引导企业更多地将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去,通过平台企业票据流转,实现商业承兑汇票的闭环运行,提高供应链企业运行效率。建立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平台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速企业资金回笼;另一方面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商票信用环境,提升企业信用,促进商业承兑汇票流通,发挥商业信用服务经济的作用。

        6.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有望成为大众投资产品

        从投资供给端角度分析,标准化票据在未来极有可能面向大众放开,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将成为大众投资者的理想产品。2019年,上海票据交易所相继发布4期标准化票据。2020年6月,央行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明确支持资管产品投资标准化票据。标准化票据属于货币市场工具,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可以通过购买标准化票据进行票据投资,迈出了票据债券化发展的一大步。《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化票据可等分化等,使得标准化票据进一步向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靠近,标准化票据的发展为票据投资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思路。截止2021年1月底,共有16家金融机构创设发行标准化票据58只,总规模达到61.73亿元。其中,银行发行标准化票据共29只,合计规模19.28亿,证券公司创设发行标准化票据29只,合计规模42.45亿。标准化票据的推出实现了票债联动,扩大了票据投资范围,拓展了银行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提升了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票据产品、业务互联网化、平台化将是大势所趋,票据投资产品也将通过网络化、平台化等形式发展。未来标准化票据及其他票据投资产品极有可能面向市场开放、面向大众开放、面向个人开放。票据市场未来也将不断创新投资产品,适应投资者需求,发展票据远期、票据互换、票据期权、票据期货等衍生产品,满足不同投资主体的偏好。企业和个人投资者也将通过票据投资产品进行投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也将成为大众投资者的理想投资产品。

        7.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有望发展成为企业支付的重要方式之一

        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将为票据市场创新发展提供条件,有利于提升了票据业务的深度与广度,提升票据业务效率,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借助金融科技将成为企业重要的支付方式。回顾票据历史发展长河,支付和汇兑功能是票据发展的起源,是票据全生命周期功能发展的基础。相比于现金、本票、支票、银行汇票等支付方式而言,商业汇票尤其是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具有延期支付、可背书转让、到期前可贴现等优势,且电票的签发、流转等以ECDS系统为依托,可有效约束违约行为的产生,是企业尤其是供应链企业款项支付的最佳方式。然而,受限于票据市场发展初期市场透明度不高、各区域票据市场分散化发展等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票据支付主要采取线下支付的方式,货款支付的不同步给票据市场发展带来安全隐患。科技的进步将传统的线下支付转移至线上,上海票交所、商业银行、第三方票据平台、企业等借助科技之力发展线上票据支付产品,实现票据货币化支付功能,进一步扩大票据支付范围、扩大支付覆盖面、提升票据支付效率、提高支付的广泛性和大众性。2020年,企业累计背书转让票据达到47.19万亿元,是承兑发生额的两倍多,企业票据支付意愿大幅提升。未来随着数字票据正式推出,票据支付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将进一步凸显,借助金融科技发展,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将成为企业重要的支付方式。

        8.加大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融资有望成为金融服务的职能之一

        票据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利抓手,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企业用票(包括承兑、背书和贴现)金额合计82.7万亿元,同比增长4.27%,用票企业家数270.58万家,同比增长11.22%。其中,小微企业用票金额44.03万亿元,占比53.24%;小微企业用票家数250.31万家,占比达92.5%。相对于债券、股票、贷款、应收账款、信用证等而言,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融资具有准入门槛低,成本较低,更加灵活便利等优势,凭企业自身信用即可签发,流程更加便捷。2020年累计签发商业承兑汇票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9.77%;签发平均面额为124.7万元,同比下降11.08%;累计贴现商业承兑汇票1.03万亿元,同比增长9.85%。商票签发小额化趋势明显,更加适应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用票需求。标准化票据的发展创新了票据管理模式,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了企业融资水平,提升了企业融资效率,进一步增加了票据融资占比。充分挖掘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潜能,加大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融资占比,将有望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职能之一。

        9.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评估及担保机制将会逐步形成气候

        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来,不断完善票据市场顶层建设,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化、创新化发展。近年来,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的发展给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系统上线,票据市场对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管理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发展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可以考虑推行评估与担保机制,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够提高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市场接受度,票据市场应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组建票据信用评级机构,为承兑与贴现主体提供全方位、动态化的票据信用评级与追踪服务;完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担保机制,推动保险增信、担保增信等发展。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可以与信用等级高、产销关系稳定的供应链企业展开合作,为其提供票据保兑、保贴、担保等服务,协助提升商票市场认可度;商业银行应该加速研究完善商业承兑汇票授信及贴现办法,推动商业票据信用发展。作为票据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方推动下,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评估及担保机制也将会逐步形成气候。

        10.发挥技术力量、改善信用环境,电子商业承兑汇票风险管控能力将会积极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票据市场信用环境的提升将有效降低票据市场尤其是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市场整体风险水平。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使用为票据市场监管及风险防范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实时监管平台,监控拦截可疑交易与报价,将票据风控关口前移;通过建立票据市场监控规模型,对可能存在的违规操作风险实现类T+0事后分析;通过智能合约建立票据市场统一规则和秩序;通过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实现票据市场无成本调阅,解决风险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社会整体信用环境的提升是降低商业汇票尤其是电子商业承兑汇票风险的基础,通过打造信用社会的措施,提升全社会信用意识,营造良好商业环境;通过加强对失信惩罚的措施,增强全社会失信成本,降低信用违约概率。全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程度提升,防范风险票据市场风险。风险是底线,未来在发挥科技力量与提升信用环境的基础上,票据全生命周期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电子商业承兑汇票风险管控能力将会得到积极提高。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