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手记: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强调,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金融供给不适合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金融供给和需求存在矛盾的具体体现。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问题,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为此,《理论周刊》特别策划了一组报道,由理论至实践,试图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新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路桥农商银行始终坚守“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离百姓最近”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与平台,精准打造小微金融“普惠样本”,在促进自身转型与服务小微经济上取得了双丰收。
把小微金融做出特色
(一)创新金融网格管理,提升社区银行便捷性。为全面提升精准服务水平,我行于2013年率先在全国金融业内推出“网格化管理”,即改造、创新、升级公安系统内的“路桥网格化治安模式”,切实推进普惠常态化,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亲近、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中小银行联合驻沪秘书处评价我行为网格化营销鼻祖。
第一,细分网格,实现社区管理全覆盖。建成全省首个社区银行网格化管理平台,应用电子地图,根据经济群、集聚群的分布情况,将全区各个镇(街道)划分为集镇中心区(街道商务区)、居民社区、产业集聚区、市场商贸区、新路桥人居集区等五大区块355个网格,实现从单纯管理行政村居民向管理区域所有人员转变,从“单一信贷”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
第二,优化配置,确保小微群体全触及。按照“定格、定员、定岗、定责”的四定原则,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管理员、协管员、联络员和监督员,做到村村入网、人人进格、以网定编、以格追责,实现“单纯管贷”向“服务+监督”转变。
第三,批量授信,力促金融需求全对接。以“白+黑”“5+2”的方式,全面推进网格批量授信,通过集中签约、上门单独签约、网点签约等加强业务关联宣传。同时,根据授信评议情况,完善客户信息档案,并根据建档率、授信率、签约率等进行验收。
第四,完善机制,深推网格服务全方位。全面推行网格“知晓率”考核,促使客户经理“见人知名、见图知位”,真正了解自己的客户,熟知其生产经营情况及风险点。
(二)创新百晓普惠服务,扩大基础金融覆盖面。“百晓”,在台州方言里意指生活百事无所不晓之人。我行狠抓普惠金融顶层设计,早在2013年就以区政府的名义下发了《路桥区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并以每年一主题的形式,先后开展了百晓讲堂、百晓走访、百晓送贷、百晓驻勤、百晓争先、百晓乡村行等系列服务,今年又开展“百晓三服务”,有效地实现了基础金融全覆盖。
第一,普及知识,村村推进“百晓讲堂”。2013年以来,我行主动对接农村文化礼堂,组建11支普惠宣讲队,村村推进“百晓金融讲堂”活动,并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业,全面做好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提升老百姓的金融素养;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保护,切实抓好反洗钱、反诈骗、逃废债等相关政策的普及,提升风险识别能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目前,已举办宣讲活动1772场次,覆盖人群达13.9万余人。
第二,普查需求,逐户开展“百晓走访”。2014年,自行设计《百晓普惠金融手册》,通过“百晓走访”活动,建立“村居基础金融数据库”,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建“普惠金融示范村”210个。
第三,普授信用,全面推进“百晓送贷”。2015年,在全省农信系统中率先推出“贷款预授信”服务,由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以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小微企业主等组成授信评议小组,采取“背靠背”方式,逐户评定授信额度,并上门发放贷款授信通知书。农户可凭授信通知书在我行所有营业网点直接办理贷款业务。同时,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发放“家信用”贷款,无需他人担保,只要家庭成员签订保函即可,解决了老百姓担保难题。目前,个人贷款授信总户数10.85万户,占区域总户数的81%,其中“家信用”贷款户数24895户,余额23.68亿元。2016年,推出百晓驻勤,提高客户体验度。
第四,普惠服务,深入推进“百晓金融乡村行”。2017~2019年,我行先后推出了百晓争先、百晓金融乡村行与百晓金融三项服务。特别是2018年,我行联合区政府启动了路桥区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工程,全面开展“百晓金融乡村行”,深度推进普惠金融内涵式发展。我们坚持带着感情走、带着服务访,全行19支金融服务队以双人组团模式,深入乡间地头、村居企业,问需求、送服务、解难题;派驻180位客户经理挂职村居书记(主任)助理,主动介入“旧城改造”“五水共治”等项目,全力构建乡村振兴金融直通车,发放美丽乡村建设贷款18.7亿元。
(三)创新小微金融模式,提高支小支实匹配度。我行紧紧围绕台州小微金改的要求,以“三降低一革新”为抓手,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普惠领域贷款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转型增添助力。
第一,降低服务门槛,获客更加精准。建成企业网格57个,落实“三张清单”制度,即需要支持的优质企业名单、需要帮扶纾困的企业名单、经营陷入困境且后续化解无望的关注类企业名单,变等客上门为主动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企一策服务;推行数字普惠,全面应用“普惠通”移动手机,上门服务、当场开户、即刻放贷。
第二,降低担保准入,产品更加精准。主动创新贷款产品,释放信用价值,提高办贷效率。针对个人,2013年普惠信用贷以家庭信用为基础,以家庭创业为着力点,即可享受最高50万元的普惠信用贷;针对500万元以下的企业融资,推广“小微快捷贷”,实现“一次上门授信、三年循环使用、网银秒借秒还”,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同时,推广园区按揭贷,有效支持“三改一拆”后入园企业购买厂房的资金缺口,目前已为17户企业发放该贷款1.43亿元;推广税A信用贷,只要纳税评级为A级的就可获得500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已为238家企业发放税银贷款9.04亿元;推广商标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等轻资产融资业务,已为9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余额5.05亿元,减少了企业担保2%~3%的费用。
第三,降低融资成本,减负更加精准。一是主动降低小微企业利率,减少利息费用。对政府支持行业、涉及民生领域等小微企业优惠利率,如推出科技型企业贴息贷款,利率低至3.625%。二是主动创新还款方式,减免周转费用。全面推广“小微续贷通”,实现企业还贷“零周期”“零费用”“零门槛”。三是主动打造免费银行,降低服务费用。对近百项服务项目实行免收费,其中涉企免收费项目60项,比如免收抵押登记费、评估费等相关费用。
目前,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我行已形成全流程化的产品体系。即企业新办有“工商注册通”,企业入园有“园区按揭贷”,企业发展有小微快捷贷,企业周转有小微续贷通,企业出口贸易有本外币一体化综合服务(含“中非订单贷”“出口商票”“信保融资”等)。
第四,革新信贷模式,风控更加精准。针对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短、管理粗放、风险控制难,我行引进我国台湾“微贷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总结提炼了“三看、三查”(看产品、看人品、看数据,查交易、查流水、查信用),革新信贷模式,提升风控水平;健全尽职免责机制,对个人30万元以内、小微企业200万元以内的贷款给予尽职免责,切实解决信贷人员“不愿贷、不敢贷”问题,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四)创新政银合作平台,抢占金融体验制高点。聚焦“群众办事最方便、金融服务最优化”的目标,积极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在全省率先创新“政银联通”,通过数据联结、数据整合、数据集成,最大限度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就近跑一次”“高效跑一次”。
第一,全省首创“社银联通”。针对社保服务中心办理点少,服务主体弱势群体多、地域远的现状,我们行与路桥区社保局经过近半年调研论证,2017年2月首批四家试点支行被授予社保分中心牌匾,并对3项业务进行试点。2018年5月,“社银联通”实现了46个服务网点全覆盖、89项社保业务全覆盖、网上(掌上)办理全覆盖。特别是针对养老金年检不便问题,依托“丰收互联”手机银行APP,成功开发了养老金刷脸自助年检。不受空间地点限制,“点点头、眨眨眼”10秒钟即可完成年检,既方便了百姓,又节约了行政成本,防止了虚领、冒领养老金问题的出现。这对于路桥偏远地区的群众来说至少可以少跑20公里路,也解决了过去社保大厅人挤人、排长龙的现象。到4月底,我行“社银联通”办理45万笔,占路桥区社保业务总量的43%,获评“浙江省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
第二,升级推出“政银联通”。与台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合作,设立“政银联通便民服务站”,推广集工商注册通、公积金办理、不动产抵押等于一体的服务。如工商注册通,通过对商事登记、公章刻制、企业开户、融资服务等进行“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半日内完成,极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今年4月12日,与区公安分局联合创建全省首家警银互助工作室,通过警银共建,打通双方资源共享渠道,全面防范金融风险。目前,已与17个部门合作办理“政银联通”事项132项45.6万笔。
第三,设立“红色丰收驿站”。致力于打造“1公里金融服务圈”升级版,借力区委组织部联合各部门,以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性为导向,升级改造丰收驿站,在原来比较单一的金融和电商元素的基础上,融入党建园地、政务受理、法律援助、应急救助、先锋代跑、医疗救护等志愿服务元素,为群众打造“党建+金融”零距离服务平台。目前,在全区已建成红色丰收驿站103家。
小微金融实践启示
(一)接地气。做小做散是核心。在服务中,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充分发挥自身亲缘、地缘、人缘优势,精准定位,专注做“小”,错位经营。我们始终坚持从百姓的需求出发,以社区银行为主线,推进网点与机具下设、人员与服务下沉,产品与需求对接,让老百姓享受到家门口银行的服务。
(二)聚人气。便民惠民是关键。在服务中,我们注重客户体验,全面开展银政、银村、银企、银客合作,互动服务,增户扩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客户逐年增加,存款客户从2013年的49万户增加到80万户,增长率为61.2%;贷款支持户数从原来3.5万户增加到6.17万户,增长率为76.3%。
(三)有底气。坚持创新是保障。在服务中,克服“做小”太慢太累的短视效果,坚持在产品服务的普泽上下功夫,创新家信用等产品和网格批量授信等服务,加大力度向客户金字塔中低端延伸,创下了储蓄存款市场份额、贷款签约率、支农支小覆盖面等多个第一。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践行“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离百姓最近”的脚步更加坚定。(作者系路桥农商银行董事长)
专家点评:
金融时报社社长邢早忠:台州发展小微金融服务,走出了一条小而精、特色化发展道路。路桥农商银行坚持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发展,实现了小客户大市场、小贷款大效益、小银行大作为。如何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出成果?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核心就是为实体经济、为民生做好金融服务。
我们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推进数字化转型,这是金融业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一个必然选择。推进数字化转型,要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服务水平。这些年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中小金融机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一是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金融科技战略或数字化银行发展战略,解决金融和科技两张皮的问题。二是整合各类经营和交易数据。把数据用起来,并且能够提供全流程线上融资产品,满足小微企业的短、频、急的资金需求。三是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满足不断创新的要求,还要解决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四是培养既懂金融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五是注重风险防范。要在风险可防控的条件下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社长廖有明:运用大数据是银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但农村商业银行兴于农村、发展于农村,在现阶段,客户信息采集有难度、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授信模式还需要以线下面对面授信为基础。所以我们既要适应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立足于农商银行的实际。路桥农商银行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为百姓和社会提供了综合性服务,他们拼的是服务,不是业务,这恰恰体现的是服务理念,路桥农商银行的经营方向符合现代银行的发展趋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第一,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是金融服务的主体,金融体系自身要进行结构性优化。第二,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需求侧管理政策、工具仍然需要运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第三,把金融改革开放工作落实到位。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金融科技创新内容基本就是四个关键词:效率、普惠、增长、安全。各类新技术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效率并使风险可控。金融发展必须摆脱“大干快上”的思路,转向更注重实效,迫切需要“补短板”。推进普惠金融需更有效地利用支付手段,解决金融资源覆盖不足的问题。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其中,要素积累包括储蓄上升带来的资本积累和劳动人口增长带来的劳动力增加。当前,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提高生产率,需运用金融工具带动增长和技术进步。
台州市金融办主任叶维增:台州是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小微金融改革经验得到国务院领导多次批示及中央媒体的肯定。目前,我们建立了一个信用保证基金,4年间,已为15000多家小微企业提供250多亿元担保额度。平均每户担保额度80多万元。同时,建立一个信用平台,涵盖市场监管、公安、司法、税务等十几个部门,覆盖50万家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是台州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建设普惠金融小镇。打造三个中心、三个基地。三个中心包括:普惠金融培训中心,面向全国开展金融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对小微企业进行分层次辅导,提升管理能力,规范财务管理,使其符合融资需求;集聚中心,集聚银行、非银机构,特别是多牌照、全牌照的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打造供应链金融。三个基地包括:研究基地,基于现有的小微金融研究中心,增加普惠金融研究内容,创建开放式研究基地;示范基地,把有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如科技支行、社区支行等,建为示范标杆基地;合作基地,打造国内外金融交流合作平台。
路桥区委常委王若嘉:台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小微金融改革,并于2015年获批成立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其中路桥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领域,路桥区形成了以银、证、保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主、新型地方金融组织为辅的小微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有小微金改“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台州看路桥”的美誉。
路桥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排头兵、农村金融主力军,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接地气、本土化”优势,突出便民、利民、惠民特色,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服务实体经济,成为我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农村金融政策最好,对乡村振兴发展贡献最大,普惠金融质量最优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四方面特点:一是业务水平可圈可点。实现各项业务稳步增长,市场份额、纳税贡献居路桥同业前列,“支农支小”覆盖率均居当地金融同业首位。二是普惠金融精细精准。创建“百晓服务”品牌,坚定不移地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特别是为中低收入群体和小微经营主体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是率先在全国金融业推出网格化管理,主动降低服务门槛、降低融资成本、降低服务费用,为破除民营经济的融资高山提供了农商实践、农商经验。四是科技赋能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建成网格化管理平台,并应用“普惠通”掌上银行,实现了贷款像存款一样便捷;率先在全省推出丰收豆积分系统,构建了社区金融场景应用生态圈;全省首创“社银联通”工程,实现百姓从“最多跑一次”到“就近跑”“不用跑”。
责任编辑: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