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国宏观经济的关键提法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在1979-2011年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长。
然而,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开始下行,整体呈现出从追求经济增速转向关注经济质量、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从关注需求管理转向兼顾供给管理等特点。
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理性对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国经济步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2015年,中央经济会议上着力强调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是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时代高质量的背景下,经济向服务业转移,人口红利不再是主要拉动因素,增长模式从要素投入转变为创新投入。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首次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高质量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经济形态与金融供给矛盾
伴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企业端、政府端、居民端的金融需求发生了新的改变。从企业端来看,我国经济已经发生转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农业、制造业比重迅速下降,制造业基本饱和,服务业比重迎来新机遇。
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创新投入已接力要素投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高科技产业、供应链企业将迎来大发展。从政府端来看,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政府融资平台逐渐兴起。从居民端来看,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中产阶层数量增加,相应的带来了储蓄率的下降,对金融产品的风险偏好也在逐渐降低。
相较于经济形态的变化,传统的金融供给方却没有发生相应的转变。一方面,传统间接融资与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的融资需求不匹配矛盾突出。另一方面,政府主导下的以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了钢筋、水泥等产业产量激增,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城镇化建设产能过剩,如何盘活投资项目,改善间接为主的融资方式是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在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居民理财需求显著上升,固定收益产品需求会提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为什么要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量充裕,然而,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旧严重,金融供给侧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金融传导不畅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依赖货币的大量投放。2020年,我国M2占GDP的比重高达2.15倍,而美国2020年该比重仅为0.9,我国货币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货币投放对GDP的拉动呈现出边际递减的效果。2008—2020年,我国M2增速远高于M1,表明实体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增速远不及货币供应总量,宽货币到不了实体的宽信用,实体经济资金短缺的供需矛盾依旧存在,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金融传导机制不畅通。过去的一段时间,资金空转现象较为严重,货币政策需要更多的能直接作用实体的金融工具。
第二,金融机构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总资产仅相当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8%左右,金融机构间发展不协调现象较为严重。
第三,金融融资结构失衡的矛盾。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截止2020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其中间接融资比重为71%,直接融资占比不足29%,尽管直接融资占比近年来有所增加,但远低于间接融资比重。在间接融资中,银行贷款占比高达60%,金融融资结构严重失衡。
第四,信贷投向上不均衡的矛盾。一方面,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房地产企业、政府融资平台获取信贷资金更为容易,煤炭、钢铁等创新能力低下的基建产业占用了较多的信贷资金。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新型企业等高收益企业信贷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受限,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票据融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12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推动建设的集登记托管、交易、清算、信息一体化的专业化票据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开业,开启我国票据市场场内交易新时代。
在此之前,我国的票据二级市场是一个OTC市场,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规则制度,主要交易是通过私下协商一对一完成。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是票据史的里程碑事件,自此之后,票据市场形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一是电子化交易取代纸质票据线下流转
二是线上统一交易模式取代线下分散交易模式
三是票据交易主体由单一性转为多元化
四是交易信息分散化转为集中透明化
目前,上海票交所票据交易平台不涉及票据签发和票据直贴业务,属票据二级市场。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快速发展。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2020年全年业务总量达量14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7%;企业背书47.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票据交易64.0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1%。
2020年,全国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2.09万亿元,是当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的1.8倍;金融机构累计贴现13.41万亿元,转贴现44.11万亿元,票据回购19.98万亿元。
2020年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14.09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4.95%,票据融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票据业务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
票据市场是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货币政策和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实体经济、银行业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票据能有效改善货币政策钝化,实现宽货币到宽信用的转换,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有力抓手。
第二,票据具有支付功能能和融资功能,能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付便利,提供便捷和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第三,票据承兑保证金可以为银行带来沉淀存款,为银行主动增加存款提供抓手。票据承兑中间业务收入、贴现利息收入等可以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第四,作为货币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票据市场的繁荣发展有助于推动货币市场发展;另一方面,票据产品种类丰富,票据市场的发展能够丰富金融市场产品。
票据业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天然产品。
其一,票据融资兼具资金和信贷属性。当企业签发票据并支付,对出票企业而言相当于发行了货币,获得了资金;当票据贴现时,对贴现企业而言获得了资金,因此票据是同时具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功能的特殊的金融工具。
其二,票据能有效解决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难题。票据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一旦签发,其就行使了人民币的作用,票据的签发并能流转其本质就是实体拿到了信用。
其三,票据能有效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和贵的问题。一方面,票据融资手续简便,无论是承兑还是贴现环节,相较贷款、发债、上市融资手续更加简单便捷;另一方面,票据流转能够叠加多方信用,融资成本较其他融资渠道低。
其四,票据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天然金融产品。一是票据本身基于贸易产生,与供应链上企业特定的贸易应收应付关系相契合;二是电子票据大发展为应收应付信用关系高效流转提供条件、便利性,电子票据自签发开始全生命流程均在ECDS系统中进行,为伪假票据的防范提供了保障;三是票据是由《票据法》保障,法律确权具有天然性。
票据融资可以有效弥补金融供给侧中的短板问题。
第一,票据具备货币资金属性,再贴现政策能够实现货币政策精准滴灌,有效解决金融供给侧货币传导不畅问题。
第二,票据业务适用范围广,在2020年票据市场用票企业中,中小企业家数占比超过90%,深受中小企业喜爱,票据业务对于供应链产业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解决金融供给侧信贷投向不均衡问题。
第三,票据业务具备直接融资特点,标准化票据等创新业务的发展探寻了票据直接融资的新途径,能够解决金融供给侧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不平衡问题。
第四,票据业具有准入门槛低,办理简便、融资成本低等特征,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因此,当前环境下,大力发展票据信用和票据融资可以有效弥补金融供给侧存在的短板,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建议更高层面重视票据业务,一同推进票据市场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兴起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户为依托,在真实贸易的背景下,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第三方监管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以此来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具有显著的差别。在授信主体方面,供应链金融可以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授信,而传统金融的授信主体一般仅有大型企业和核心企业。
在授信条件方面,供应链金融可以进行动产或货权抵押,还款来源具有自偿性,而传统金融一般以担保、动产抵押作为授信条件。
在融资渠道方面,供应链金融资金可以来源于银行或其他非银金融机构,而传统金融融资渠道仅为银行。
在参与程度方面,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需对供应链金融整个经营过程进行跟踪,而传统金融仅需对融资企业进行跟踪。
在融资及时行方面,不同于传统金融融资手续复杂、效率低,供应链金融融资更加高效、及时。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盘活整个供应链金融资产,然而传统金融只能解决核心企业融资困境。
在信息披露方面,相较于传统金融不充分的信息披露,供应链金融采取闭环交易,信息更易检测。在风险方面,传统金融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较高,虽然供应链金融能降低信用风险,但是核心企业往往也要面临较高的道德风险。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关工作。
2018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要求。
2019年1月,深圳市金融办发布《关于促进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见》;
同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服务。
2020年5月,江西省领导兼任产业链链长;
同年5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铜产业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了支持铜产业链发展的具体目标,并在财税金融方面给予支持。
商业汇票是供应链金融场景最好的选择
票据具有服务于供应链金融的天然优势,是供应链金融场景的最好选择。
第一,供应链金融以整个产业链为服务对象,票据具备支付、结算、融资等多重功能,与供应链产业发展具有天然的适用性,且门槛低,办理简便、融资成本低,深受中小企业喜爱,可以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支付、结算、融资等多重金融服务;
第二,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流、资金流贯穿其中,票据的背书流转能够带动供应链企业资金流、信用流传递;
第三,票据交易要求真实交易背景和债权债务关系,与供应链贸易融资相契合;
第四,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会形成资金闭环,风险相对可控。票据具备直接融资特点,交易过程标准化,能够进一步降低交易风险。
因此,当前环境下,大力推进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可有效推动集成创新和协同发展,促进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票据在产业经济中的运用案例—汽车产业链场景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处于成长期。当前,我国市场汽车市场呈现出产需两旺的态势,汽车产量高于保有量,但是出口量占比较低。
汽车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尽管国家对于汽车产业支持力度较大,但是我国汽车市场集中度不高,自主品牌份额占比较低的问题较为严重,产业层次低,结构层次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且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利润低,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我国汽车行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①产业链条长。汽车制造涉及的行业多,品种多,类型多,上下游产业链条长。
②上下游关系稳定。汽车生产一般具有固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加上订货合同和销售合同的提前签订,保证了汽车行业稳定的合作关系。
③融资标的价值高。汽车行业融资多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或者以汽车作为动产质押,涉及金额大。
④资金需求大。汽车行业属于制造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新业务以及新厂房等方面投资较大,对资金需求大。
⑤资金结算周期长。一辆车的生产周期大致为1个月,加上订单送达、途中运输以及最终销售的时间,整体的资金结算周期大致要3-6个月。
汽车供应链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
①核心企业主要指的是汽车行业供应链中的整车厂或集团母公司,是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环节;
②上游供应商主要是指在汽车行业供应链中为核心企业提供汽车组装的零部件的供应商,一辆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设备四部分构成,大小零件更是数以万计。因此常见上游供应商主要有发动机制造商、轮胎制造商等;按照重要性来分,可以分为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和一般零部件供应商;按照直接和间接供应来分,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通常集团公司为保证供货效率和品质,保证更多的利润空间,一般也会独立发起或控股发起成立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
③在整个汽车行业供应链中,下游经销商是指完成产品销售的渠道和体系,一辆汽车生产出来后,一般可以通过4S店、直销模式、电子商务等途径销售至消费者手中。
商业汇票介入汽车产业链条的融资模式为:商业银行对汽车产业链集团公司或汽车4S店进行主动授信,给予一定授信额度。
一方面,汽车4S店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使用银票支付整车厂车款;
另一方面,汽车4S店可以向汽车行业集团公司申请承兑商业承兑汇票,使用商票支付整车厂车款。
整车厂在收到汽车4S店支付的票据款项后,可以向商业银行贴现以获取资金融通。在向上游供应商支付货款时,整车厂可向集团公司申请承兑,签发商票支付,一级供应商在收到整车厂支付的商票后,可以向商业银行保贴或贴现,也可以用收到的商票继续向上游二级供应商支付货款;二级供应商在收到票据后可继续向其上游支付,以此类推。
供应商们收到票据后,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票据池对票据进行管理,也可以投资标准化票据、资管计划。商业银行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卖断的方式将票据资产转移至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可以将票据投资于标准化票据、资管计划。
通过此种模式,核心企业可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得便利融资,节约财务费用,增强企业的资金粘性。上游供应商一方面通过票据支付减少了应收账款,提前锁定成本,贷款回笼迅速,降低了票据周转风险,快速获得资金融通,另一方面加强了商业汇票的变现能力和流通性。
下游经销商可以借助核心企业较高的商业信用,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通过票据融资有效降低了经销商的融资成本。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可以借助供应链条,拓展客户群体,通过票据业务拓展业务收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票据在产业经济中的运用案例—区域经济场景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政府的天然政治职责和义务。我国园区、产业集群经验丰富,但由于金融存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总量、渠道、结构、效率和价格等方面配置不合理,传统金融无法满足以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让信用闭环流转,即创造信用,并流转信用,可以通过大力打造商票流转的信用环境,改善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内部造血,完成产业自身循环。
构建区域商票信用交易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应按照以下步骤有序推进:
①明确组织推动职责,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商票发展监督管理委员会,由上而下推动区域内商票发展;
②成立配套服务机制,做好无缝对接。设立供应链自律协会,搭建票据交易平台,引入商票再担保增信保障;
③运用科技监测手段,实行动态评估。由监管机构设立管理中心,打造信息共享平台;
④设置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考核推动。建立商票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将区域商票发展项目纳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度考核和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评级指标体系。
商票交易体系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其具体运作模式为:
①监管机构协调成立供应链协会,协会负责筛选核心企业并公布白名单,对核心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②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发生贸易往来,使用商票支付货款,并保证到期全额支付款项;
③核心企业向主办行申请签发商票,主办行审核贸易双方的合同、增值税发票等材料的真实性;
④融资企业在交易平台展示商票出票人、出票时间、票面金额等信息,平台需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⑤贴入商票;
⑥商业银行用持有的商票办理再贴现;
⑦下游企业使用商票偿还核心企业的货款;
⑧主办行定期将出票企业商票签发量、余额、到期兑付、逾期等数据报送至供应链协会,并在其官网进行公布。
对于政府而言,此种交易体系一方面,可以促进辖内商业信用发展,强化经济发展动能,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主动满足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金融监管需求。
对于银行而言,商业信用环境的改善,可提高贷款质量,美化资产负债结构,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又可以增强银行盈利能力。
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推动商票发展可以引导商业信用改善,优化外部经营环境,激发企业自身信用培育意愿,另一方面,通过票据融资,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扩大竞争优势。
票据在产业经济中的运用案例—绿色产业场景
绿色产业是指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产业。 生产环保设备的有关产业,它们的产品称为绿色产品。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针对“绿色票据”的定义。本文根据《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中对绿色金融的定义,认为绿色票据是指为与环境改善、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目标相关的绿色产业或项目经营活动而开展相关的商业汇票业务,包括绿色银行承兑汇票和绿色商业承兑汇票。
绿色票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绿色供应链金融工具,是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推广绿色票据能够精准扶持中小企业绿色融资,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然而,现阶段,我国缺乏清晰的绿色票据概念界定、缺乏有效的绿色票据评价标准、缺乏权威的绿色票据认定机制、缺乏透明的绿色票据信息披露机制、缺乏完善的绿色票据风险防控机制,这对于绿色票据的发展极为不利。
绿色票据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操作流程主要分为五步:
①出票企业或贴现企业申请绿票打标或绿票贴现,向承兑银行或贴现银行提供绿色票据主体资质或所购买产品符合绿色票据交易要求的证明资料,并对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有效负责。
②银行受理企业业务申请,对所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判断票据交易背景或申请主体是否符合绿色票据的要求,在初步判断为绿色票据后将资料传送到第三方评定机构。
③第三方评定机构对绿色票据进行认定,并将结果反馈至承兑银行或贴现银行。
④承兑银行或贴现银行根据第三方评定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对符合绿色要求的票据进行绿色标示,同时将票据绿色属性上传至上海票交所系统。
⑤商业银行为出票企业或贴现企业办理票据业务,针对评定为绿色票据的业务,按照绿色票据业务操作流程为其办理承兑或贴现业务,并给予绿色票据一定的优惠支持。
绿色票据应从主体、贸易背景两方面考虑绿色标准的内容设置,应坚持承兑和贴现环节“双绿”原则,并综合参考当前的绿色相关目录进行评定。由于绿色票据评价标准应仅适用于票据融资功能实现环节,应主要关注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两个环节,评价标准应遵循可识别、可操作、可计量、可推广的原则。
(作者:秦书卷 九江银行票据中心总经理,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秘书长 李紫薇 九江银行票据中心研究分析员)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