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化是近年的新热点,尤其是今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产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呈加速之势,产业数字化开始从概念走向落地,一个新的风口正在形成,基于产业数字化带来的产业金融的创新变革新机会-产业数字金融成为可能,吸引了包括互联网金融科技巨头、传统银行等在内的金融业的注意,那么,什么是产业数字金融?为什么对银行很重要?银行又该如何才能抓住产业数字化的机会,做好产业数字金融呢?这都是本专辑《产业数字金融的道与术》要回答的问题。
01 从产业数字化到产业数字金融
要谈什么是产业数字金融,我们就要回到数字金融上,在笔者看来,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在金融的应用,是数字化的必然结果,就像当下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线上消费贷款模式就是在消费场景数字化的基础上诞生的,同样的,当产业数字化之后,数字技术在产业金融上的应用也就水到渠成了。传统的产业金融将向更便捷、更高效、交易成本更低的产业数字金融演化。
当产业数字化之后,整个产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企业的经营信息都会在线化,数据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得以建立数字连接,数据作为产业的新生产要素将会迸发出惊人的价值潜力,传统产业链的价值传递模式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主体都能在第一时间感知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产业将真正实现以最终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产业生产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产业金融是基于产业的经营需求而诞生的,带着天然的企业经营基因。产业数字化带来的产业经营模式的变革必然会改变产业金融的运行逻辑,会重构我们看待企业的方式,评价企业价值和风险的方式,传统产业金融单纯以订单、资金结算、资产等确定的经营信息作为价值和风险评价的基准将不再适用。一方面,数字化后的产业,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将不再仅仅是一家生产企业,还是一家数据企业, 我们在评估企业价值的时候除了看它的经营还要看它潜在的数据资产价值,就像现在很多上市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市值远超很多传统企业,并不是因为其固定资产比传统企业高,相反,其固定资产价值远低于传统企业,但其远多于传统企业的海量数据资产成为了其高市值的重要支撑因素。
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之后,打通了产业数据链,企业之间实现了广泛的数据连接,让我们可以站在整个产业的视角去看企业的现在与未来,给予企业更科学、更客观的价值评估、风险评价,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02 产业数字化的春天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一股发端于消费端的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数字技术迅速的渗透到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的改变了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而作为产品提供者的很多传统产业却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生产、销售,已经难以适应消费端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消费端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而产业端大多还处于绿皮车时代,消费与供给出现了矛盾,这也是党的19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表现。
回到数字化的视角,如果没有产业供给侧的数字化变革,需求侧的数字化浪潮就会受阻甚至停滞,而产业供给侧的数字化还能够反过来促进需求侧的数字化,形成良性循环。然而,作为供给侧的产业数字化已经喊了多年,依然进展迟缓。主要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是利益难协同,二是技术限制。
传统产业是一条很长的价值链,从消费端起到商户端、分销渠道、产品制造、零配件、原材料等,涉及多个主体。消费是水,商户端是入口,水从入口而入,一路流过各个节点,到达产业链的末端。就像冰山雪水融化从高山流向江、河,一路流向大海,也滋养了流经区域的各种生物,当水量变化时,往往会带来洪水或者干旱,这个时候,人类往往会通过拓宽河道、修筑水坝等方式来应对,而这种应对需要的是水流经过的各个地方的协同,河水如此,产业亦是如此。
产业供给端要跟上消费端的变化,涉及各个环节的众多主体,小到商户,大到核心企业,需要整体的协同变革,而这又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甚至会牺牲掉部分主体的利益。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这是产业供给端数字化变革的难点所在。如果没有被逼到无路可走,产业内部是难以形成足够的协同数字化的动力的。
另一方面,产业的数字化涉及产品的设计、制造等多个环节,要对海量的零配件、终端产品的流动、制造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将各个节点、各个环节串起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即时采集、即时分析,需要有低时延且充足的带宽网络支持,显然,4G还难以支撑,产业数字化也面临着技术的限制。
今年以来,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产业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外在的压力倒逼着传统产业做出改变,变则有生的希望,不变则难以生存。消费端的数字化让产业看到了数字化的希望,于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动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强烈。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5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为万物互联建设了超级高速公路,产业数字化面临的技术瓶颈得以打破,大规模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基础已然具备。
利益、技术的瓶颈得以突破,产业数字化无疑迎来了春天。一场潜在的产业数字金融争夺战也即将打响。
03 产业数字金融是一场银行输不起的战役
银行是传统产业金融的主要缔造者和提供者,不可否认,银行的信贷支持、结算服务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与很多传统产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传统的赛道上,银行无疑拥有难以撼动的优势。
然而,产业数字化的浪潮悄然而至,在消费端数字化玩的风声水起的互联网巨头早已敏锐的嗅到了产业数字化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仅仅是产业数字化本身,更是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打通带来的1+1大于2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巩固互联网巨头的江湖地位,于是,产业互联网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纷纷押注的下半场,互联网巨头纷纷调转枪口,从TO C转向TO B ,我们从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的新战略表述即可见一斑。从消费端数字化的进程来看,数字金融是互联网巨头利润的最大来源,互联网巨头投身产业数字化,意味也是十分明显,不玩产业金融,可能吗?
在C端数字化浪潮中错失良机,节节败退的银行,产业金融无疑是其重要的立身之本,而今,互联网巨头高喊产业数字化的口号,打着金融科技、数字科技的大旗向产业进军,银行还能坐得住吗?
相比于C端数字化,产业数字化难度更大,门槛更高,难以像C端数字化一样通过大规模的补贴,迅速的形成绝对的市场优势。互联网巨头的优势是技术、机制、创新能力、C端数字化的成功经验,劣势是缺乏产业经验和产业人才。而银行的优势是丰富的产业经验、良好的产业关系资源、充足的产业人才队伍。银行的劣势也很明显,技术,机制、创新能力都比不上互联网巨头。单从这个比较来看,银行赢得这场战役并非不可能。
但是,就目前而言,银行对产业数字化机遇的重视程度还远不如互联网巨头,当马化腾提出产业互联网,马云提出五新的时候,似乎还离银行很远,银行还没有什么声音,而到了互联网巨头已经真刀真枪开干的今天,银行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依然行动迟缓。虽然,这两年,很多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但是,这些公司整体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要么忙着服务母行,要么忙着帮助小微金融机构。
产业数字化的替代成本很高,一旦某个机构成功渗透,拿下一个核心企业,其他竞争者就很难进入。银行如果不及时警醒,尽快确定参与产业数字化的清晰战略,还躺在传统产业金融的温床上睡大觉,失去的将是未来。
银行投身产业数字化浪潮,创新产业数字金融模式,既是守住自身产业金融阵地的需要,更是通过产业数字化连通C端,寻求改变C端战场颓势的重要抓手。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巨头,这是一场银行必须主动迎战的战役,更是一场银行输不起的战役。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