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不断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相继收到了罚单。很多人看不清,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现在这个时点回头望去,互联网的“黄金十年”激荡澎湃,然而随着政策落地和监管趋严,这个时代终将成为过去,依靠平台和垄断,获取超额利润的时代将终结,而依靠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01
反垄断的背后
过去二十年,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波澜壮阔,互联网大厂得到了快速崛起。但消费互联网行业竞争到最后往往是赢家独吞市场,很多早期互联网企业都是用烧钱的方式扩大规模,以取得行业内的垄断地位。
2020年,以美团、拼多多、京东等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手持巨额补贴纷纷杀进社区团购。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则评论:
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
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巨头们对社区团购趋之若鹜并不难理解,因为这块“蛋糕”足够大,但通过前期补贴烧钱迅速扩大规模,后期形成寡头市场,消费者是否真能从中受益?
巨头们依靠着自己的平台经济和垄断地位,不断与民生抢食的互联网经济,这种类型的商业模式没有产生任何资源优化配置,在社会总体价值创造上贡献也有限,显然难以支撑起中国后势崛起的大旗。
明白了这一逻辑,我们就应该知道,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成熟,随着国家法治的进一步健全,今后消费互联网的一些盈利模式,比如通过烧钱取得规模优势、利用数据采集个人信息、互联网杀熟等行为,是行不通的。
02
下一站,产业互联网
近日天九研究院结合最新数据和研究结果发布了一份《中美独角兽企业的生态环境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提到了中美企业之间三点明显的差异:一是中国独角兽企业平台共享型占比高,美国独角兽企业科技驱动型占比高;二是中国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于消费互联网,美国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于产业互联网;三是中国独角兽企业多由互联网巨头投资加速,美国独角兽企业则相对独立。
数据显示,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已超过美国,中国有264家独角兽企业,美国是240家,且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在平均体量上要更大,比如美国估值500亿美金以上的企业仅有两家,Stripe估值95亿美元,SpaceX估值74亿美元,中国则有很多。
但问题也隐藏其中: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科技含量不足,大多集中于消费互联网,而美国独角兽企业则多集中于产业互联网。
这种中美独角兽之间的显著差异,足以让中国人升起警惕之心。因为未来的中美的竞争,说到底还是科技的竞争,所以国家从去年开始,多次会议提及“新基建”、“数字化”等关键词。
在产业互联网模式下,各个行业的这种盈利模式并不是一刀切,它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产生效益。有人曾算过一笔账,如果我们平均每个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能形成5%的效益提升,那中国约100万亿的工业产值就将增加5万亿,约150万亿的服务业产值就将增加7.5万亿。
03
产业互联网的受益者
产业互联网的风口开启,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巨头们的也在率先加入,而在S2B2C商业模式的引导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全新的平台模式的崛起。这种全新的平台模式不再仅仅只是做一个中间商,而是做技术的深度赋能。
与消费互联网不同,产业互联网下,每一个行业的结构、模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产生整个产业链上企业的降本效应,提高效率,形成资源优化配置,产生1+1>2 的效益。
当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们不再是简单地依靠单一的收割来盈利,而是真正改造行业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真正找到每一个环节的盈利点时,才能真正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跳出消费互联网的怪圈,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