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如约而至。其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
2月27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处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其将带来5份提案,内容涵盖自贸区建设、基金行业风险、血液供应与使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争端解决机制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贸易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促进全球贸易量每年增长1.8~2个百分点,全球服务贸易占比将由2016年的21%提高到25%,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全球贸易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数字贸易规则主导权争夺日益激烈。
周汉民认为,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2021年9月16日,中国郑重提出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申请,同年11月1日,中国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体现了我国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意愿和决心。
“自贸区是我国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理应主动谋划,在促进数字贸易方面先行先试,为我国更好融入全球发挥‘试验田’作用。”周汉民表示。
“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数字贸易产业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存在法规制度不尽完备、头部企业参与不足、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统计方式仍未统一和监管模式需要创新等问题。”在周汉民看来,数字贸易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研究数字贸易战略布局的关键时刻,承担国家使命的自贸区更要勇立潮头,将加快试行CPTPP和DEPA的数字贸易规则当作一项崭新的任务,积极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为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谈判、形成数字贸易中国方案积累经验。
对此,周汉民建议,要构建适应国际数字贸易发展的法律体系,参照全国经济特区在法治、税制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提请全国人大批准予以“一揽子”授权。首先,加快海南自贸港、上海临港新片区各项相关法律的单独立法,保障改革创新于法有据,建立健全独特的法治体系;对照CPTPP和DEPA条款,结合数字贸易的实际需求,对产品版权、防盗软件、源代码开放、数据流通、信息保护、数字交易、不正当竞争、保守商业秘密和数字化产品税收等行为设立详细而明确的规范要求,完善适应国际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创新需求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在海南自贸港、临港新片区的试点基础上,酌情进一步推广至其他自贸区。
同时,应该打造数字贸易开放创新体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IPv6、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构建起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加强数字信任安全底座建设;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蓬勃发展,大力开展数据要素统计、数据资产化及会计核算、数据财政与数字税征收等的理论探索与应用实践,建立覆盖数据收集、加工、储存、交易等环节和评估、结算、仲裁等领域的功能体系,同时加大自贸区与全国数据交易联盟的交流,促进相互合作。
二是培育数字贸易企业。重点发展云服务、数字内容、数字服务与跨境电子商务等数字贸易产业,大力吸引和培养数字贸易龙头企业,鼓励数字贸易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数字贸易行业的产业群,加快形成数字贸易发展新高地。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地,以自贸区为抓手融入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参与制定跨境数字贸易的产业标准、隐私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制度,将我国跨境电商的统计数据分类标准纳入统计指标体系,探索跨境数字产品税收征收规则,完善跨境电商外汇管理,开展国际合作规则试点,引领国际数字贸易方向。
例如,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海南和上海等自贸港(区)已经试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应基于此进一步确立跨境数据流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如界定“重要数据”范围、建立行业数据分级分类制度、探索WTO规则框架下的跨境服务监管体系,为我国在全球开展互认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奠定基础,进而推动我国的行业标准成为国际或区域性的标准。
此外,在周汉民看来,应该构建全要素多层次智慧监管体系。提升政府部门的数字化治理水平,完善多层次、全要素完整的监管架构,建设涵盖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在内的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制定联动处置应急预案,以跨部门和平台化的方式开展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数字贸易进行实时的风险评估和梯度管理,不断完善智慧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