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新风向
平台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日益被各地所重视。2023年新春开局以来,北京、广东、浙江、河北、重庆、贵州等地积极部署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并将数实融合平台作为传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抓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寻求更加有效的发展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切忌“一刀切”“虎头蛇尾”。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和互联网平台的监管,使之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春开局 多地赛跑新经济
北京落实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制定公共数据管理、数据开放和数据交易管理等全要素配套体系构建方案。
广东提出,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浙江明确,2023年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
河北、重庆、贵州、甘肃等地也在加快数字化布局,以此为引擎带动全域经济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有其内在规律,各地在出台相应政策时,须按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
“特别是在数实融合方面,运营商与地方政府要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好,为企业实现数字化提供基本的基础设施条件。”李广乾认为,要满足企业意愿,不要给企业设置过多条件,增加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数字经济实质上是延伸了人的智力,实现了设备与人、人与人、设备与设备的数字互联,解决了资源要素的精准高效配置,形成新的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移动互联网以及区块链。
数字经济所产生的效益远超过以往农业到工业的转化,特别是数字和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让过去的规模经济、网络经济等都产生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
刘大成认为,传统经济在数字共享方面需要有所突破。人们必须共享自己拥有的一部分数据,才可能推动整个区域和全行业的发展,这一点在数字和实体经济的结合上尤为重要。
要把握好对数字平台监管的度
数字包括平台经济给传统产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和所产生的价值不言而喻。
李广乾认为,平台经济的建设和监管是国际难题,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要求。目前国际监管政策没有让人满意的,因为这种新兴经济模式仍在摸索之中。“而我们的平台经济基本上都是国内企业,更多要从促进发展出发,给予更多发展空间。从大的方向上,要让平台企业与在平台上运营的小商户、中小企业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共赢的局面。”他说。
关于互联网数字平台的建设,我国目前积累了大量有利政策,且在法律层面上给予了规范,比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使平台经济从过去野蛮生长逐渐走向规范。
“数据平台合规性建设仍是当前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李广乾表示,在数据平台合规建设方面,要坚持有法必依原则。同时,在合规建设和监管过程中要把握好力度,稳步推进,“既不能把它管死,又不能放任自流,避免之前的野蛮生长。”
在刘大成看来,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其实是矛和盾的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和个人可能都要让渡一些原来属于己有的数据、知识和相关信息,但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未雨绸缪对之进行有效监管和防范,通过政策条文和法规加强对社会、行业、企业乃至对个人的数据监管,使之更加规范良性发展,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刘大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