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最新动态/正文

积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加快支持经济复苏的建议!

作者:肖小和,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来源:第一财经

2023-11-13

上月底刚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我们认为这进一步明确了金融工作的根本方向。金融要进一步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做好服务,要发挥各个子市场、各个金融产品和工具作用,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票据作为一个重要金融工具,在推动应收帐款加快资金回笼、减少资金占用、缓解资金矛盾方面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意义

1.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共计91.30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人均消费支出1.95万元,同比名义增速达到9.2%;固定资产投资37.50万亿元,同比增长3.1%;进出口总额基本与2022年同期持平。工业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潜力仍然较大,企业应收帐款仍居高不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9月末,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23.75万亿元,同比增长9.7%,较2017年增加13.56万亿,应收账款淤积现象严重。应收账款常见于赊销方式下,是企业资金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票据的优势与意义

2023年4月份、9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就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提出了解决要求。早在201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提出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票据是集支付、结算、融资、投资、交易、调控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工具。相比于应收账款而言,票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票据具有固定的账期,具有到期无条件付款的特性,具有追索权,为企业回款提供了保障;二是票据准入门槛低,融资成本低,流动性强,能更好地覆盖中小微企业;三是票据贴现利率总体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电子票据项下业务办理更加高效便捷,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五是票据流转可以带动优质企业信用传递,可以通过票据背书流转轧清上下游企业应收、应付账款。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票据服务企业货款清欠工作,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为龙头,从抓龙头企业开始,鼓励其转变支付融资方式,使用票据作为应收、应付工具,以点带面带动供应链中票据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推动票据上链、稳链、强链、活链,以达到降低拖欠、盘活企业固化资金之目的。龙头企业以签发票据的方式将款项支付给供应链上下游收款企业,收款企业接收到票据后又可将其支付给后手企业,通过票据背书转让,轧平收款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后手企业收到票据后,又可以继续向其后手企业背书转让,凭借承兑人的信用,实现票据在供应链上逐级流转,盘活企业沉淀票据,充分发挥票据功能作用,以票据资产盘活企业固化资金,以票据支付轧平供应链应收、应付账款,以票据背书流转带动账款清偿,实现零成本资金周转。


二、应收账款票据化与服务经济复苏的建议

从资金信用角度来讲,应收账款拖欠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资金短缺,二是信用释放不足。电票时代,票据尤其是商票加持企业、银行信用可以实现良性发展,既可以解决信用不足问题,又可以缓解融资问题。因此,票据服务应收账款是解决企业货款拖欠以及应收账款理性票据化的有效途径。


1. 建立用票据解决应收账款机制

由于应收账款不具有确权效果,其流转过程中对于原始债务人约束往往较弱,容易发生故意赖账、拖欠等情况,造成对于企业的二次盘剥。与之不同,票据以《票据法》作为法律基础,且具有固定的账期、具有确权性,可以帮助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确权难、账期长等问题。本文认为,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的抓手在于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以三季度末末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3.75万亿元,若全面实现应收账款电票化,且每张票据背书达2次,则23.75万亿应收账款即可降至11.88万亿。


2. 选择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为突被口

工业涉及生产、销售、回款等多个环节,研发、生产周期普遍偏长,账期不匹配造成的资金短缺是工业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受企业规模、治理结构等因素限制,工业企业有许多企业难以通过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而票据具有准入门槛低、期限短、操作便捷灵活等优势。据测算,2022年工业企业理论科理论承兑量可达到137.91亿,而实际测算开票量约为9.65万亿,仅占理论值的7.00%。工业企业票据承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作为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的重要突破口。


3. 加快制定制造业应收账款票据化举措

近年来,制造业占比及从业人员严重下滑,呈现出“去工业化”特征,加快推动制造业发展转型已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制造业应收账款达到12.37万亿元,占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比重达57.16%。作为传统用票行业,制造业承兑量超过全市场签发量30%。据测算,2022年制造业企业理论开票量可达135.31万亿元,远高于约9万亿的市场签发量,表明制造业票据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有必要加速制定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具体举措,加速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票据业务,引导“专精特新”企业票据发展等。


4. 加大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政策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多位于工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在谈判议价过程中时常处于弱势地位,应收账款高企导致的资金链紧张是此类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问题。票据与应收账款使用场景相似,可作为低成本应收账款替代方式。中小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一方面可以背书转让票据,充分发挥票据支付功能,缓解资金短缺困境;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利率倾斜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票据贴现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票据融资功能,给予中小企业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对于符合要求的票据,可以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以货币政策低利率红利精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5. 以供应链票据作为解决应账款的重要产品

供应链票据平台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能够实现对于上下游企业间资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具有全生命周期风险可控的优势。供应链票据将票据嵌入供应链场景,依托平台签发,通过流转带动企业信用传递,凭借科技赋能实现了票据的可拆分、任意金额灵活支付,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支付结算需求,对票据进行拆分和重新组包处理,极大提高了企业票据支付与流转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贴现或标准化票据融资,以低成本利率实现资金快速回笼。新规明确了供应链票据的地位,为供应链票据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可以作为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的重要产品。


6. 加大企业票据发展力度

马克思指出,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其代表为汇票,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为基础,而是以票据流通为基础。因此可见,票据尤其是商票发展对于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票据兼具信贷与资金双重属性,功能作用多样,业务品种丰富。近年来,各大金融机构开始重视票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及服务,通过票据产品组合拳的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性的资金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单个票据业务作为切入点,由点及面开展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借助金融机构专业化业务团队,打造专属票据融资服务。


7. 打造应收账款票据化平台

票据的本源在于支付。通过统一的信用平台建设,引导企业更多地将票据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去,通过平台票据流转,实现票据的闭环运行,提高供应链企业运行效率。可参考“企票通”平台模式,通过运营平台企业间商业信用的聚合,实现产业链信用传导,有重点的解决产业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问题,以达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速企业资金回笼的目的。同时,应收账款票据化平台的发展也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票据信用环境,提升企业信用,促进票据流通,发挥商业信用服务经济的作用。


8. 发挥科技作用,助力应收账款票据化

充分发挥科技手段,从建立主体信用数据库入手,通过多平台对接,实现多渠道数据整合;通过构建相关主体画像,以及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及风险预警模型等手段将风险识别前置;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业务数据自动匹配、数据智能对比,集聚并运营优质企业信用,打通票据流转堵点。与时俱进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数字化转型,通过票据数字化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内部优化创新,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9. 加强应收账款票据化风险管理

对于票据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健全票据风险监测体系,加强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完善风险监测指标,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对于金融机构,需要树立合理审慎的经营理念,推动过程化与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将风险防范落到实处;充分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严格把控操作风险关口;严格控制风险敞口,严防部分企业过度签发带来的兑付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要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在可兑付能力范围内签发票据,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力度。对于企业财务人员而言,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常见票据风险形式,提升外部票据审查力度与鉴别能力。


10. 加强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政策支持

首先,牵涉应收账款的行业企业要与对方企业做好确权信息等相关工作。其次,各家企业、银行要积极为应收帐款企业做好票据化的签发承兑等工作。同时,银行也要对应收帐款票据化提供直贴支持,央行要为应收账款票据化提供再贴现总量支持与适当的利率支持,针对明年年初执行的票据转贴现资本风险计提政策,最好是免提,即使要提,根据目前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及资本成本等相关指标预算,应执行最低比例,商业承兑汇票可稍高些。(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