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深发展银行个别支行最早开始尝试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到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官方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供应链金融概念,十余年间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强力推进,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政策、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在这一领域集中、融合、创新、升级。
标准仓单是由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库按照交易所规定的程序签发的符合合约规定质量的实物提货凭证。标准仓单可以分为仓库标准仓单和厂库标准仓单。仓库标准仓单指由指定交割仓库完成入库商品验收、确认合格后,在交易所标准仓单管理系统中签发给货主的用于提取商品的凭证;而厂库标准仓单是指经过交易所批准的指定厂库按照交易所规定的程序签发的在交易所标准仓单管理系统生成的实物提货凭证。
针对标准仓单,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均建立了完整的仓单交易管理办法和电子化仓单交易管理平台,主要提供仓单注册、仓单查询、仓单注销、仓单质押、仓单转让、仓单冻结和锁定、仓单冲抵保证金等基础仓单服务。2018年5月,上期所推出了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实质上是提供了与期货交割相对分离的线上化仓单交易服务,满足了仓单买卖的日常交易需求,这是当年仓单业务最大的一个创新。
目前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仅管理本所上市商品的标准仓单,全国并无一个综合化的标准仓单管理平台,整体规模与非标准仓单相比相差甚远。
标准仓单发展阶段
按照标准仓单功能形态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0信息阶段:在这一阶段,标准仓单主要是为了配合期货市场交割制度安排而自然生成的信息展示和处理功能,包括仓单注册、仓单查询、仓单注销等基本功能,目前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均支持仓单电子化信息管理,会员可以通过账户查询和管理相关仓单,非会员也可以通过交易所网站查询到仓单交易相关情况。
2.0交易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准仓单不但满足信息管理要求,还具备仓单交易功能,由于1.0阶段的仓单交易仅限于仓单交割,因此交易受到时间、地点、质量等级等多方面的限制,无法实现理想的“时时交易”状态。2.0阶段的交易不再受制于交割制度安排,标准仓单可以便利地在线上进行买卖。2018年上期所尝试推出“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推进交易业务的发展,目前上线7个品种,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单边累计成交金额就已经突破1300亿元,市场反响非常不错,极大地促进了上期所期货、现货的联动发展。标准仓单交易的内涵不仅包含买卖,还包括配套的仓储物流、资金结算、风险管理等内容,这些均是完整的交易生态必不可少的部分。
3.0金融阶段:标准仓单,尤其是电子化的标准仓单,以其“要素规范、规格清晰、仓储规范、监管健全”等特点,成为权利质押融资的天然匹配对象,因此标准仓单刚推出就受到了银行的关注,各家交易所分别与合作银行展开了质押融资合作,大商所和郑商所均为银行推出了质押登记和质权行使专用通道服务,上期所也在仓单交易平台推出了质押功能,但目前几家交易所的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发展均不甚理想,2018年,通过郑商所在银行进行仓单质押贷款的数据仅为230手,折合460万元,2017年为280手,折合500万元,这其中既有仓单融资体系不够健全的原因,也有标准仓单市场本身规模较小的原因,基于2.0交易阶段发展标准仓单金融,尤其是结合供应链基于产业发展仓单金融,应该来说是未来三至五年标准仓单发展的重要方向。
4.0创新阶段:近年来随着产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加速,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各类前沿科技不断与传统物种创新融合,大幅提升了产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这也对标准仓单的远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方向。2019年郑商所就已经开始针对甲醇这一期货品种开始进行区块链电子仓单标准的研究,利用前沿科技发展标准仓单管理,从而便利标准仓单产业运行。这其实是所有电子化信息和交易平台必然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目前阶段虽然政策、技术、市场均还无法支撑前沿技术立即开展商业应用,但提前进行市场调研、理论研究和政策储备,对于后续抢先创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助推作用。
发展标准仓单金融的意义
一是活跃仓单交易,促进期现结合。标准仓单既是期货市场的标准交割品凭证,同时也在现货产业链扮演重要一环,“标准仓单产业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都比较成熟,标准仓单与实体产业之间的信息联动、交易路径、标准管理保持高度一致且有序联动,然而“标准仓单金融化”的路径摸索却相对缓慢。
现有银行多基于标准仓单的物权属性推出了相关质押金融业务,基本沿用传统银行的抵质押管理办法,由于前几年爆发的多起动产融资造假事件,近年来多数银行对于动产融资类业务都非常谨慎,这也造成了产品和业务发展缓慢的局面。但通过高规格的标准仓单以及时下日趋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权利质押的风险问题,从而能够促进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凭借金融属性的叠加加速仓单的流转。提高仓单交易,反过来又可以透过仓单交易借助期现结合的套期保值、套利业务等进一步加快和扩大期货交易,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盘活企业资产,加速资金周转。仓单作为企业无法实际使用的资产,对于持有人而言形成了实质的资金占用。借助仓单金融业务,可以有效盘活企业资产,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从而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有效扩大再生产。对于大量参与期货交易的中小企业而言,将存货及早注册成为标准仓单,意味着可以快速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有效解决其参与仓单交易的资金顾虑,从而提升参与仓单交易的积极性,并进而能够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等风险防范操作,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是应用创新科技,升级仓单管理。前沿科技目前在金融领域大放异彩,人脸识别、智能语音、区块链规范等商业运用层出不穷,据艾瑞咨询调研,目前金融领域是前沿科技应用的最主要方向。因而标准仓单借助金融的结合,尤其是先进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充分共享前沿科技带来的升级迭代,例如利用区块链进行标准仓单的注册和确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防范逼仓现象等,大幅提升标准仓单的交易效率、风险管理和资金结算水平。
供应链金融概念
从狭义上来看,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其本质是基于对真实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掌握,基于四流合一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广义的供应链金融其实还包含理财、支付、其他金融服务等内容,本文主要从侠义供应链金融角度展开分析。
供应链金融因产品提供方众多,包括银行、财务公司、小贷公司、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产品形式复杂多样,按照主流市场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应收账款(票据)融资类、存货(权利)质押融资类、预付账款融资类三大类,主要对应商品(服务)销售完成但资金尚未回笼、手中握有存货但缺乏流动性资金、采购商品缺乏资金三类业务场景,其中标准仓单与供应链金融结合主要是解决第二类场景,第三类场景也会有所触及,现阶段这两类产品包括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有提供。
供应链金融脱胎于传统的贸易金融,近年来伴随着信贷理念、科学技术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供应链金融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升级,从传统的主体授信到现在的交易授信、从传统的重授信轻用信到现在的轻授信重用信、从传统的大量人工操作到现在的全自动流程处理、从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到现在的综合大数据运用,一切都在发生着让人吃惊但又似乎理所当然的改变。对于标准仓单而言,若以传统的仓单金融视之为供应链金融,则未免显得狭隘和落后,必须要结合新形势下的供应链金融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尝试。
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义
传统的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产品属于“点”型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重点围绕仓单这个孤立的点开展金融业务,包括价值分析、货物监控、凭证控制、资金链路管理等,聚焦的是仓单本身,而对其他影响因素分析甚少。新形势下的供应链金融是“线”型金融,金融业务开展的关键不再仅仅聚焦于“点”状,而是把分析范畴扩大到产业链的上下游“线”状结构,围绕不同参与主体的真实贸易往来进行金融分析和实施,充分运用自偿性解决资金还款,可以说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标准仓单质押融资的点型到线型升级。
由于标准仓单在一定情况下会涉及非经常贸易往来关系主体的期货交易所分配交割,因此交割对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是市场任何符合交割资质的对手方。一定程度上基于标准仓单的供应链金融具备了“面”状的特点,即突破了供应链金融常规线型结构下所有交易主体均为长期交易对手的限制,这是一种更大跨度、更高维度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分析的对象和关系要远复杂于线型金融。不过期货交易所标准仓单有其特殊性,交割申报后基本会由交易所进行严格的交割安排和风险防范,所以其复杂度实际上比起线状金融,由于不用太多分析交易对手方,实际上反而更容易了一些,这也是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较之其他产品供应链金融优势所在。
基于此我们定义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是指在交易所标准仓单管理体系下,以期货市场标准仓单为核心串联上下游交易主体及关联服务提供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以期货交割为主要资金还款来源的创新金融服务。
区别于传统的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产品,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科技为核心驱动力。利用各类先进科技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实现银行信贷、交易所仓单平台、动产登记平台、企业ERP、期货交易系统、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其他服务系统等多系统的融合,提升业务办理效率,降低人工和错误成本,强化安全管理,利用机器语言驱动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转。
数据为关键支撑点。充分整合融资人及其关联人(包括关联企业和法人代表)过往期货和仓单交易、实物交割、税收、人行征信、水电气等各类数据,同时加入相关交割品种的实时盯市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控建模,动态进行参数调整和模型优化,建立标准化、智能化的评估、预警和贷后管理体系,充分降低金融业务风险。
交割为还款重要保障。利用期货市场独特的交割制度安排,包括场内交割和场外协商交割机制,在传统主要依赖的自有资金还款渠道之外,形成良好的还款来源保障,尤其是配合交易所推出的电子仓单交易平台、期货独特的卖出合约交易机制,可以大大加强资金安全。
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
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多方参与,按照角色分工大致可以分为核心参与方和非核心参与方,划分多依据角色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并不代表非核心参与方就不关键,恰恰相反,正是众多非核心参与方的合力才促成了区别于传统仓单金融的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核心参与方主要有四类:
期货交易所:主要负责制定、实施、监督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相关各类交易规则,是生态体系最主要、最核心的参与者和搭建者,另外交易所需要承担起跨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沟通工作,尤其是涉及不同监管机构的联动合作。
期货公司:期货公司一方面是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的组织者,负有市场推介和市场教育职责,应积极扩大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广度,并提升其产业客户的服务深度;另一方面基于风险管理子公司资质,其也是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参与方,深入介入到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交易之中。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主要定位于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提供方,但同时其也是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实质推动人,基于资金安全考虑商业银行会对标准仓单交易流程、资金链路、风险控制等各项内容进行约束和改造,而这一过程会不断促进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完整,事实上一直以来也正是商业银行的创新尝试和容错能力才促进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不断进步。
仓单持有人:仓单持有人的融资需求是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原动力,其是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的全生命周期参与者,关乎整个生态体系的健康可持续运行。
非核心参与方相对较多,包括围绕技术服务的开发公司、大数据服务机构、云计算机构等,围绕仓单服务的仓储机构、质检机构、物流机构等,以及围绕金融服务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支付机构等,各自在专业领域负责维护生态体系的部分环节,以下仅说明部分相对关键性的机构。
科技开发机构:科技开发机构是负责整个生态系统开发和运维工作的机构,可以是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开发,并通过SAAS服务方式提供给各方进行有权限限制的使用,也可以是交易所、银行或期货公司委托第三方或利用自主研发能力自主进行开发。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事前取得交易所的认可,唯有这样才能推动系统和最为核心的交易所仓单系统、期货交易系统等关键系统进行对接。
大数据服务机构:大数据服务机构提供的数据主要是补充期货交易和仓单交易之外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征信数据、反欺诈数据、黑名单数据等,从而可以为该生态体系的风控建设提供多元化的数据来源,必要情况下可以直接提供评分结果供相关银行机构进行风险分析判断。
支付机构: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支付包括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体系支付,二者相对独立,涉及B端的支付体系较C端更为复杂,其中支付方案永远是最为核心和复杂的课题。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涉及多类型资金账户,如何在便捷高效和安全稳定之间实现平衡,会很考验系统的搭建者。由于期货交易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在综合平衡各方利益和可行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使用银联的支付解决方案。
保险机构:保险公司在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领域可以发挥的空间比较多,仓库财产保险、仓库责任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险种丰富多样。另外,保险机构也可以考虑在供应链金融中推出相关信用险种,利用保险增信会促使银行更愿意介入,对于促进标准仓单供应链金融的起步发展会有较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