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最新动态/正文

苏宁金融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受到艾瑞报告关注

作者:来源:球生地带

2019-01-04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从行业现状、核心业务和未来发展趋势,全面地对2018年的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预计为2.0万亿,远低于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出现在产品供给端。值得关注的是,苏宁金融创新的供应链服务模式作为案例,受到了报告的关注,存货质押业务成为了苏宁供应链金融重点培育的下一个蓝海。

        艾瑞咨询报告中提出,2016年我国不同规模的企业贷款结构具有明显差异,中小微企业的抵(质)押贷款比例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本就缺乏房、车等固定资产作抵押,但银行贷款更倾向于小微企业发放抵押贷款。艾瑞认为,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风险评估师按照主体信用来进行的。但是,中小微企业也有回款稳定风险低的“好”业务,理想的供应链金融可以介入到中小微企业的每笔业务中,依托真实的贸易背景,针对特定的、风险可识别的现金流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苏宁供应链11.27.jpg

        报告鲜明指出目前困扰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在大力强调金融输血实体经济的当下,如何通过机制和产品的创新,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成为摆在金融服务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苏宁金融供应链金融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凭借出色的产品设计和完善的运营能力,受到了报告的点赞。

苏宁供应链11.27(02).jpg

        据了解,苏宁供应链金融依托以苏宁易购为核心、八大体系产业融合、战略客户群为主要场景的生态圈,从产、供、销、存全维度打造供应链金融业务产品体系,解决上下游小微企业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痛点,全部业务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全线上操作,实时到帐。同时通过风控安全大脑CSI系统、智能案件分析系统、物流库存管理系统(4ps)等风控系统及风控技术实现了苏宁供应链金融低成本、低风险运行。

        艾瑞报告中提出,目前我国供应链融资的规模远远不及基础的应收账款和库存融资规模。根据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持续大于50%,说明企业融资的需求持续存在;而银行贷款审批指数持续低于50%,说明银行贷款审批条件在不断收紧。这表明,影响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的因素出现在产品供给端。不过,苏宁供应链金融走出了新模式,设计开发了账速融、信速融、货速融、票速融、乐业贷等多种融资产品,涵盖了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存货融资、票据融资、信用融资、采购贷款等各种融资类型,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融资需求,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让小微企业贷款不再成为难题。

        对于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资产——应收账款,苏宁金融账速融产品提供单笔应收账款融资和保理池融资两种服务,采用动态授信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供应链全流程的资金支持,让企业可以在线申请,快速放款。与传统银行的应收账款融资相比,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苏宁账速融融资比例更高,资产要求更灵活,最重要的是放款效率大为提高。

        艾瑞报告特别提出苏宁供应链金融重点培育的爆款产品——货速融(存货质押融资)。存货质押业务最难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管得住货,二是能快速处置、变现。苏宁生态圈海量的客群、丰富的场景解决了这两大难题:苏宁自有的智能物流仓储体系,可以做到出入库数量实时动态把控,系统自动核准质押率实现智能质押;苏宁易购海量客户群体和生态圈战略客户群,可确保家电、家居、建材、食品及各类快销品快速处置、变现。

        此外,苏宁金融凭借领先的金融科技开发出了信速融、乐业贷等贷款产品,发挥了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申请简便、费率更低、放款更快,为更多的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途径。截至目前,苏宁供应链金融累计投放金额已经突破1500亿元,累计服务企业近万家,成为市场中最受客户信赖的金融服务商之一。与此同时,通过和银行等同业机构合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

        未来,苏宁金融将结合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在全国各地的落地,就供应链金融模式开发出更多的产品,适应更多企业更复杂场景下的融资需求,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发出更为先进的风控系统,为中国中小微企业告别融资困境而努力。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