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B2B电商研究中心/正文

看电商“星火”如何点亮扶贫新路

作者:长治日报来源:长治日报

2020-06-01

        来自一线的调查报告:

        “魏宝玉火了!”

        3年前的5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山西武乡:魏宝玉卖米记》后,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普通农民魏宝玉一不小心成了网红。此前,他心心念念地参加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开了微店、微博,注册了抖音、快手,在电商这条脱贫新路上一直笃定地走到今天。

        粉丝从几十、几百到几千、几万;售卖的农产品从小米到杂粮等农村特产;售卖渠道从一个平台到多个平台;从一个魏宝玉到N个“魏宝玉”;从农村能买到的品牌越来越多到能出山的土货越来越多……农村来了电商,老乡生活变样。

        从“农民直播”到“县长带货”;从工业品下乡到农产品进城;从卖产品到优结构;从手机下单到网购服务……电商,为广阔乡村架设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为农民打通了直接对接市场的交易通道,给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提供了致富的可能性,正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新动力。

        电商扶贫,星火燎原。

        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武乡县电商扶贫的实践,将给我市其他县区推进电商发展带来哪些借鉴?通过对武乡和其他县区推进电商的探访,我们试图探析电商“星火”如何点亮农民脱贫路径等问题。

        现状——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星星之火渐已燎原

        随着农民朋友纷纷“触网”,电商逐渐成为农产品流通的新平台、农民增收的新动力、农业产业化的新引擎、农村现代化的新渠道,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发挥着积极作用

        5月25日,岭头村田间地头。身后是一片谷子地,身前是万千网友,面对手机摄像头,魏宝玉早已轻车熟路:“各位宝宝,大家好!今天,咱家开始种谷子了!”几年了,每一个农时节令,魏宝玉都会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向广大网友介绍谷子种植、管护、收割、加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过程。“习惯了!”镜头前的魏宝玉,俨然一名职业主播。从农民到主播,魏宝玉的转变,源于武乡县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工作。2012年,魏宝玉一病致贫。“一场突发的胃出血,差点要了命。”这场病不仅让他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数万元的外债更是让他一筹莫展。转机出现在2016年。乘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春风,魏宝玉参加了武乡县组织开展的第一期电商培训班。当年10月,他尝试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微店。一笔笔订单纷至沓来。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曾一度滞销的小米因口感纯香、品质优良广受网友喜爱,每斤卖到了18元。当年底,他就卖了八九千元。而今,三年多时间过去了,依托微店和直播平台,魏宝玉的客户遍及全国各地,还将武乡小米卖到了法国和韩国。

        政府搞培训、做服务、强孵化,使更多农民有能力自己带货、持久卖货。在岭头村,从武乡县第一期电商培训班走出的“网红”,还有郭晋平。

        “好难啊!什么也不会。”只有小学4年级文化程度的郭晋平,走进课堂“压力山大”。面对培训老师“你们都老了,回去吧,让年轻人来学”的劝告,郭晋平不服气,上课下课总往年轻姑娘堆里钻,问拼音怎么打,问美篇怎么做,问视频怎么剪,挨着谁就问谁。为了学会打字,她从拼音开始学起;为了开微店,她还买了智能手机。这些年,只要县里组织电商培训班,她都会参加。“吃住免费,县里给咱提供这么好的条件,不学好咋行。”郭晋平腼腆地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晋平边学习边开微店卖小米,两个月收入就达到16000元。现在,她除了开微店,还成了乡亲们的微商培训师。

        魏宝玉、郭晋平、杨晓霞、李海燕……从布满微商信息的岭头村微商展示墙,便可知农村电商在这里已渐成势。“咱村男女老少都会录视频、搞直播,村里的小米、核桃等卖到了全国各地。不仅在咱们村,全县做微商的农民也不在少数。”岭头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堂介绍道。

        直播的不仅有农民,县长也加入了进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厉害了我的国·中国电商扶贫行动”直播团队走进武乡县岭头村开展大型网络直播时,武乡县委副书记、县长阎新平变身“武乡小米”代言人,从小米种植到食用方法如数家珍,为网友推介“武乡小米”。

        农民“触网”后,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手机变成了“新农具”。“以前,感觉不可能,想都不敢想;当下,我感觉直播这个买卖很不错。”“眼下,连邻居家的老汉出来,也是举着手机照照这、晃晃那。”如今,直播成了很多农民朋友的“新农活”,开直播、拍短视频在武乡县农村风生水起。直播获得的粉丝和流量持续转变成了产品销量和收益,通了销路,活了产业,富了农民。在疫情防控的当下,电商直播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

        农民的市场意识更强。“我就是种了个大南瓜,也想卖了多挣几个钱。”岭头村188户、502口人中,就有1/4的人在做电商。农民朋友从祖祖辈辈守着优质土特产只种不卖,到现如今“农村到处是商品”的转变,折射出市场意识的增强,更激发了农民参与市场经营的热情。从“拿锄头刨地”到“用智能手机打理自家微店”,从“简单的自产自销”到“掌握店铺运营统筹能力”,市场让农民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发现了自己的新价值。

        好产品卖上了好价钱。“小米、核桃等都是好东西,以前就是买不上好价钱,现在好了,点点手机,就能让网友买到咱的土特产。”去年,武乡县电商产业直接带动2318户贫困户6954人增收347.7万元,户均增收1500元,促进3000多人就业;实现电商交易额3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累计2.5亿元。

        武乡县成功入选“2019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武乡电商扶贫经验,被纳入国家扶贫办全国电商扶贫案例。武乡县“整村微商”模式成为全省重点推广的电商扶贫两大模式之一,“一店带多户”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模式之一。

         启示——走好电商扶贫之路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发展农村电商,高位推动是保障,政策扶持是关键,“物畅其流”是基础,人才驱动是核心

        一个个脱贫的故事在老区大地不断上演。从肩挑背扛到电商进村,一个个包裹将村落与城市相连;从电商扶贫到脱贫致富,一张张订单助国家级贫困县武乡华美蜕变。武乡县的实践,为全市其他县区推进电商扶贫提供了借鉴。

        坚持高位推动,打造脱贫攻坚重要支撑。

        抢抓国家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机遇,武乡县把电商精准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全方位布局、多领域联动,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这一主线,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武乡县电子商务三年规划》《电子商务进农村暨电商扶贫行动计划》《加快电商发展扶持优惠政策》《电商创业物流补贴扶持政策》《电商流通链金融扶持政策》等,进一步明确路径、强化扶持、激发动能。

        投资5600多万元,建立了“一园两网六中心”,即:红星杨电商产业园,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网络和物流网络,以及O2O体验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创客中心、电商仓储中心、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县财政撬动电商贷2000万元,并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大学生、返乡青年、贫困户从事电商创业创新。

        发力“物畅其流”,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为打通物流体系“最后一公里”,全县328个行政村建设乡村电商服务站233个,覆盖率达71%;农村物流配送点260个村,覆盖率达79%;累计培训6980人、19901人次;建设了微商村100个,扶贫创客小院33个;培育了微店5500个、淘宝店1062个。

        “县委、县政府扶持咱经营电商,每一单快递补助2元,去年,我有记录的快递达700多单,县里给补助,就减少了咱的经营成本。”郭晋平说。

        创新发展模式,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武乡县积极探索创新电商精准扶贫“三种模式”,全面推进贫困群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整村微店”示范引领。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曾经是个贫困村。2016年,岭头村率先启动实施“整村微店”模式,充分发挥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作用,带动贫困户在手机上开微店,将小米、黄梨、核桃、土鸡蛋等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短短一年多时间,全村发展微店100多个,销售突破100万元,带动2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当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一店带多户”创业就业。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残疾人自主创业,仅返乡农民工老魏的一个淘宝店年销售小米就达到40多万斤,带动周边100多户贫困户增收。贫困户李鑫夫妇因残致贫、生活困难,自从学电商开微店后,年增收13000多元,不仅实现了自身当年脱贫,而且还成为电商培训导师。通过电商精准扶贫,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创业激情,直接带动全县2300多贫困人口就业。

        ——“扶贫创客小院”聚力增智。针对贫困户创业技能不足问题,积极在电商带头人家中创建扶贫创客小院,吸引群众聚在一起学习上架产品、真空包装、聊天技巧,打造集学习培训、产品展示、打码发货、质量溯源、信息汇集等功能于一体的创客平台,不仅调动了群众学微商、开微店的积极性,而且汇集了全村微店的所有买家需求信息,实现了从“产品寻求市场”到“消费指导生产”的转变。

        “通过创客小院和县里定期举办的电商培训班,大部分村民们都具备了电商知识,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带动一片’。”岭头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堂道出了广大电商从业人员的心声。

        突出品牌引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武乡县地处北纬37度黄金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中国优质小米的核心产区之一。立足优质小米资源禀赋,武乡县大力实施“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品牌战略,创立了“武乡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并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电商云涌,激浪万重。农村电商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许多电商从业者说,通过电商和互联网,他们走上了脱贫的“高速公路”。

         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电商仍需大力扶持。

        依托互联网,电商连接起农村和城市,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重补齐电商短板、引才引智、优化营商环境等是关键之举

        电商扶贫,爬坡过坎;多维联动,勇闯新路。

        未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村电商仍需大力扶持。然而,电商涉及面广,我市一些农村还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生产分散、服务配套体系滞后等诸多困境,必须加大力度破解。

        打通物流体系“最后一公里”——

        电商对于物流体系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从长远来看,“村村通快递”不仅能够提升农村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而且有助于推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坚持因地施策、科学管理、统筹布局,强化物流配套设施建设,覆盖农村的物流网络就能有效运转,为美好生活增添亮丽色彩。

        强化农村发展的人才技术支撑——

        吸引人才,并能够留住人才,是农村发展电商,乃至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随着城市人口饱和、竞争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返乡创业。“我们可以抓住返乡人员创业机遇,全方位展现农村巨大变化和优美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发展农村电商。”业界人士称,可实施鼓励人才向农村流动的优惠政策,对就业安置、子女教育、住房等给予一定的奖补优惠,让人才引得来、扎下根。

        强化与大型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是聚才捷径。大型电商平台具有成熟的经营理念、雄厚的资金实力、敏锐的市场嗅觉、专业的人才队伍等优势,与大型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既可以带来专业人才,也能通过传帮带培育一支当地的人才队伍。

        人才培养,久久为功。针对电商扶贫行业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健全人才库,摸清底数,实施精准对接,经常性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研讨会、座谈会等相关活动,增进人才的归属感,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为电商扶贫、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人才活力。

        深入挖掘农产品品牌价值——

        现代社会是品牌的社会,品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也需推进品牌化,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提高产品知名度。坚持多方推介,擦亮产品品牌,积极探索举办农民文化节、农村农产品推介会、农村电商研讨会等大型公益性活动,逐步提高社会对农村电商的关注度,打造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

        农村电商,拼流量,更要拼质量。品质是产品的灵魂,是贫困地区发展电商的主要竞争优势。积极引导农业科技成果优先在贫困地区转化,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坚决抵制和打击企业假冒伪劣等违法经营行为,引导农户规范种植养殖行为。

        培优电商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个地方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不仅伴随着基础建设的日益完善,也伴随着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一方面需要强化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合理引导政府资源向农村电商产业及相关配套企业集聚,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配套服务滞后问题,出台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加快补齐短板;另一方面需要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税收优惠、财政奖补等支持政策,强化对电商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扶持,并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定期召开洽谈会,增进银企合作,创优营商环境。

        村还是那个村,人的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却已大不相同,电商为广大农村带来的改变,可谓天翻地覆。

        让我们从阡陌出发,乘着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东风,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勇“网”直前!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