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互联网(2C)已经被各大巨头垄断,所剩空间不大,甚至逼得各巨头扎堆卖菜,然后又被骂的狗血淋头。而B2B领域明显体量更庞大,理论上有更大空间,也符合国家支持的方向,但现实同样是残酷的,阿里巴巴等巨头在这个市场上也是折戟沉沙,一时风光的“找字头”企业也逐渐暗淡。B2B行业“看得见吃不到的肥肉”,症结在哪里,一篇文章带你了解B2B。说明:本文主要指得是“实体商品”行业的B2B,不涉及服务类商品。
根据商品稀缺性、标准化、利润率等不同属性,将之分为以下几类:
一、 名人字画等稀缺类商品
字画等商品为什么不在淘宝上卖?有三个原因:
1.无法辨别真假,需要当场鉴定;
2.定价方式不同。字画都是采取多对一拍卖方式,能充分体现稀缺商品价值,而淘宝上一口价模式无法体现这一点;
3.利润足够高,100%以上或单笔几十万以上利润,值得佳士得拍卖行举办豪华拍卖会。
二、 普通非标商品
(一)蔬菜水果等无品牌溢价的生鲜农产品
该类商品大额批发(单笔万元以上)采用线下、面对面交易方式,目前还无法实现线上化,原因有:
1.标准化程度低。必须当面验证品质再定价。如果美菜网不能解决标准化问题,根本无法进入万元以上2B市场;
2.低毛利。谁能想象批发个大白菜还要上千万本钱!批发平均毛利润10-15%,这个利润还不计算人工、损耗成本。新发地市场中,单品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户共有168家,过亿的商户顶多是家庭作业,人工成本极低。像美菜这种规模的企业,蔬菜水果销售如果达不到100亿,盈利就不要奢望了。
3.无中间环节。蔬菜水果产业链看似环节多,实际情况是每个环节都是充分竞争,都属于底层人的生意,已经没有中间环节可砍了!所以社区买菜团购的竞争只能从不讲商业伦理开始,赔钱先把别人挤垮,再说赚钱的事。
4.无品牌溢价。全国的白菜,绝大部分品质没差异!除去物流成本,价格没有差异!互联网平台沟通信息的优势在这个行业可以忽略。
5.价格变动频繁。批发环节价格每天都在变,类似淘宝这种平台,每天改价格都能把商家累死。
(二)服装面料、MRO等有品牌溢价的工业品
该类商品单笔交易额普遍在1万到50万之间。利润率决定了是否能做成互联网平台。毛利率20%以上的可以考虑做平台,20%以下的考虑做个自营贸易商可能比较靠谱。
该类商品链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非标,且品质参差不齐,猫腻多,骗子多。需要专业人才,给了专业平台机会。
2.赊账严重。这类商品下游赊账太严重,终端强势,这是做平台的一个不利因素。当然随着现在上游中小玩家被淘汰,这个局面会有所改善。
3.高毛利。有中间环节可砍,自营也有相对较高利润。
该类平台往往采取自营+平台模式,自营保证生存、平台保证规模,但企业净利润超过10亿的可能性也是极低的。
三、 普通标准化商品
矿石、钢材、玉米等普通、标准化大宗商品,可以讲阿里巴巴、找钢网等电商平台连这个行业的门槛都没有进入。该类商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标准化极高。产品有国家标准,没有谁的品牌可以溢价。
2.毛利率极低。谁能想象4000元/吨螺纹钢,利润只有5元/吨,这么低的利润率还没有保证,亏钱也是常态!1‰的毛利率,平台收万分之一的服务费都不低了,1000亿贸易额意味着只有1000万利润!你能想象!?所以找钢网这类平台,利润全靠自营。
3.价格变动极为频繁。该类商品价格一天几变,甚至时时都在变。贸易商根本不敢在阿里巴巴这类平台报价!不敢报价!这类平台上的报价根本无法成交。
4.单笔体量大。单笔贸易额平均在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第三方支付在这个行业无用武之地。
以上四个特点决定了现在的“B2B运营模式”根本不适合这个行业。
该类商品企业日常经营三件事:点价贸易、套期保值、融资。目前和这个沾边的只有京东数科在做这个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也根本没有触及行业的贸易主业。
本文三大类商品B2B业务全部涵盖,第一类已经被垄断了,给互联网的机会本人也没看到;第二类(一)目前的模式是看不到希望的,第二类(二)按利润率采取自营+平台模式还有机会;第三类,互联网巨头根本没看懂,但已经有十分成功的案例了。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