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最新动态/正文

潘光伟:四方面促进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作者:张末冬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9-08-30

        8月28日,亚金协第二届产业金融国际会议在沈阳成功召开。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指出,新一轮金融变革与创新要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打造产融合作对接平台,丰富完善多渠道融资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将资源精准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统一,努力打造新型银企互利共赢关系,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关键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推动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和运用。技术创新过程包括研发阶段、转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三个阶段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驱动,并且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各不相同。在研发阶段,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报不确定,需利用财政资金带动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予以支持;在转化阶段,技术运用企业尝试投产,市场风险较大,财务状况难以达到申请银行贷款的条件,既需要财政资金和风险资本的继续支持,又需要完善信贷担保体系,降低初创企业的融资难度;在产业化阶段,相应产品开始大规模生产,企业盈利且市场前景广阔,既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也可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还可利用前期自身资金积累进行内部融资。因此,要根据技术转化运用的不同阶段,动态灵活地运用现代金融工具,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技术资本、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功能性转化,使得高精尖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新动能。

        二是创新产品与服务,缓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小企业一方面在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对此,要根据创新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同发展,为其提供多元化、系统性的资金支持。要合理考量企业技术、人才、市场前景等“软信息”,大力发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信贷工具,以优化信贷管理体制。综合运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贷联动、债券融资等间接金融工具,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当好创新企业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建设、创新发展、引领资金等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创新发展商业保险,分担企业经营与融资风险,发挥好其作为“减震器”和“稳定器”的功能,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三是变革服务模式,推动产业与金融有效融合。新一轮产业变革推动先进技术与现代产业体系有机结合,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尤其是工业互联网会打破工业生产的生命周期,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形成闭环。这一互联互通的生产模式客观要求金融机构改变以往“点对点”的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生态链金融等“链式”产融结合模式。据统计,目前全球产业链金融可提供融资规模达2750亿美元,且仍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7万亿人民币。面对如此广阔的发展前景,要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促进产业链金融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筹、统计和调度,丰富传统征信、营销、支付和交易等方面的实现路径,降低产业链融资成本。同时,建立健全风控体系,加强核心企业风险管控,从严上下游企业交易真实性的智能化审核,提高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商业可持续的产融生态体系。

        四是深化金融国际合作,赋能全球产业链重构升级。与前几次技术革命不同,新一轮技术变革是全球性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积极参与其中,使得国际分工变得更精细、更专业、也更复杂,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构建完整产业链。这对金融国际合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银行信贷、信用保险、跨境汇兑、贸易融资、跨境资金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促进实现“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跨境合一。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投行、基金以及双边和多边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并购重组、离岸金融、结算汇兑等跨境金融业务,共筑互联互通的国际金融服务网络,为全球产业链重构升级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韩胜杰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