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最新动态/正文

普华永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划重点:解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作者:张礼卿来源:普华永道

2020-11-27

微信截图_20201127135418.png

        11月3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2万余字,共有15个部分,60条建议,是未来5年和1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议》回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环境,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并从12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有关领域的发展设想和重点工作。与过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比,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展示了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有很多新的看点。其中,下列与经济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值得大家高度关注。

        关注一:淡化数量型发展指标,提出全方位发展目标

        与以往中高速发展或翻番等提法不同,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发展目标表述的变化,体现了未来几年中国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平衡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也表明长期以来简单追求GDP增长的做法已经不再能够适应未来发展模式。不提具体的增长速度指标,代之以全方位的发展目标,可以更为从容地应付各种内外部冲击,为经济政策制定留出空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没有提具体的增长速度指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必要的增长速度,因为如果没有与潜在增速基本吻合的增速,不仅上述高质量发展目标无法实现,还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失业和基本民生问题。一般认为,未来五年的平均年增长速度应该可以维持在5%-5.5%水平。

        关注二: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虽然十三五规划已经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十四五规划显然更加突出其重要性。一方面,《建议》提出,强调科技创新可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可以认为,这意味着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之后,科技进步将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动力。只有成功的科技创新,才能确保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在人口老龄化、储蓄水平长期趋向下行的发展环境下,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建议》强调了科技领域自强自立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强调实现科技自强自立无疑有了比以往更加突出的重要意义。

        关注三: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关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容紧随科技创新驱动之后提出,比十三五规划中相关内容明显提前,表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建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实体经济的根基,这与过去强调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基调似乎也有所不同。考虑到需要应对逆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新冠疫情冲击等产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问题,《建议》特别强调未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补短板、多元化和更加安全的重要性。可以认为,建立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增强其韧性,有望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战略的优先考量。

        《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显示了未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大方向。结合具体的产业,强调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预计这些产业未来将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产业政策的支持。

        关注四:依托强大国内市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这无疑是十四五规划最重要的亮点之一。2020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并在之后的各种文件中多次强调了这一战略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十四五规划再次将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表明,双循环的提出并不是一个短期战略,而是适应国内国际发展环境新变化的一个中长期战略调整。这些环境变化包括我国因为人口结构变化而引起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发达国家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导致进口需要不足、逆全球化冲击下的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后我国部分海外供应链可能面临失去保障等。而另一方面,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城镇化比例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和升级,巨大的国内市场足够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建议》首先阐述了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政策举措,强调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为此,要通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要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其次,强调要以国内大循环来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要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建议》不仅清楚说明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含义,也指出了如何在政策和法规上提供支持,以便实现双循环的相互促进。这是关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最清晰、最完整,当然也是最权威的表述。

        再次,为了扩大内需,以便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支撑,《建议》还阐述了如何全面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在消费促进方面,强调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在拓展投资空间方面,强调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的基调,并将主要落脚点放在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及的“两新一重”上,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大型交通水利工程”。值得指出的是,《建议》中有关乡村振兴、土地制度改革、区域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内容,对于扩大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注五:继续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提法保持了高度一致。在具体的改革思路上,一方面,将继续推动国资国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经营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竞争环节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将继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建议》强调,要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这些政策工具既包括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也包括促进产业发展、地区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政策工具。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将确保经济总量平衡、经济结构优化和内外部均衡发展。

        《建议》还强调,要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毫无疑问,这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特别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历程。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之前,为什么要强调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的开放不够全面,程度不高,也不够彻底。面向未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意味着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的活力,加强与各国在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引领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未来一个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制度性开放的程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继续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一步降低商品和服务进口的壁垒,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

        加快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稳步推进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稳步扩大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范围。

        在确保金融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进程,并由此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建议》提出,在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同时,我国还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合作。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要积极推进并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之间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并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这方面的成功合作,将有助于我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欧美国家的经济依赖。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也是十四五规划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包括: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国际政策对话机制,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的作用;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加强与亚洲各国在区域层面的合作,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改革,继续提升在该组织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等。这些方面的成功推进,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未来15年间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地位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产业互联网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等多种平台业态。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