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 产业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研究服务平台!

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最新动态/正文

独立保理商只有与具备产业基础的企业合作,才能了解产业、服务产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作者:刘四红来源:BBT Fintech圈子

2020-03-25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商业保理行业迎来大洗牌,地方监管动辄清理上千家商业保理公司成常态。而近日,作为商业保理重镇的深圳,因“逆势”放宽商业保理杠杆比率、风险准备金计提比率等5项指标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缘何深圳逆势放宽?各地是否会跟进?这透露出商业保理行业哪些监管新思路?

微信截图_20200325134121.png

        限期放宽

        3月20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疫情期间调整商业保理行业部分监管要求的通知》,鼓励辖内商业保理公司加大对受疫情影响客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合理运用展期、利息和手续费减免等措施;同时,对于各项监管指标良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商业保理公司,可适度放宽部分监管要求。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可适度放宽的监管指标包括5项,具体涵盖杠杆比率、风险准备金计提比率、需纳入不良资产管理的保理融资款逾期天数、以及受让同一债务人应收账款占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受让以其关联企业为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占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等。

        通知还指出,在风险可控、底层投资人可穿透的前提下,经审核同意,商业保理公司可通过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融资。这一系列政策调整有效期持续至2020年6月末。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影响很大,如何制定一些政策激活资金、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监管层重点关注的问题。不过,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状态并不完善,自身资产也极为有限,用传统借贷方式很难实现,因此使用一些创新手段,如对应收账款等进行保理转让,更符合当下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扬则进一步称,要明确的是,该政策并非大水灌溉,对于适用政策的商业保理公司有明确要求,即仅针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各项监管指标优良的商业保理公司。而对于一些经营不善、并未开展经营的空壳公司,以及没有紧密实体经济的商业保理公司,该项政策并不适用。

        可以预计的是,今后全国将有多地跟进调整监管指标,不过留给商业保理公司的时间已然不多。正如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院长鲁顺所言,“从深圳监管指标的调整时间来看,有效期仅到6月末,距离调整废止期仅剩3个月时间。而商业保理业务主要是融资,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不管是寻找新的客户、新的投放,还是找新的资金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商业保理公司能否受益,其实难说。”

        去劣存优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末,深圳市注册的商业保理公司共6790家,约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作为商业保理重镇的深圳,在半个月前,因一次性公布5238家疑似“失联”商业保理公司名单,因其数量之多,这一大清理事件也引起业内高度关注。

        一面是对“失联”商业保理企业的清理规范,另一面则对存量优质企业多措并举“保驾护航”。有业内人士称,当前,商业保理行业严监管仍是主基调,但疫情期间适当放宽也是普遍需要,预计将有多地跟进,严监管下商业保理行业将进一步洗牌、去劣存优。

        商业保理清退大幕主要源于2019年10月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205号文”),该文件为商业保理企业经营行为划出清理存量,严控增量、风险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建立分级监管和专职监管员制度等“红线”,并明确提到,确保2020年6月末前完成存量商业保理企业清理规范工作。

        目前,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除深圳之外,多地也在酝酿开展关于商业保理行业的进一步清理规范。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天津和上海等地,也在根据银保监会205号文件,加紧进行规范清理工作。

        “劣质的公司必须淘汰,优秀的公司不但要保护,还要加大力度从政策、监管指标及融资等方面培育发展,鼓励做大做强。”在孙扬看来,去劣存优,这一监管思路已经十分清晰。

        “对市场的及时清理是有必要的。”在宋华看来,目前整个金融市场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中小微融资难题,另外是金融机构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和混乱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空壳保理公司,部分机构并未展开实际业务,仅仅只是为了获得保理牌照,这个显然不符合金融监管要求的,对其进行处理也是正常现象。

        鲁顺则指出,目前在商业保理行业,有产业背景的保理公司主要背靠股东做其上下游业务,并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在资产端和资金端都不会发愁,经营的也都不错;出现经营困难的大多是没有产业背景的独立第三方保理公司。

        在他看来,没有产业背景的公司,只有和有产业基础的公司深度合作,甚至是股权上的合作,借助产业基础不断深入产业、了解产业、服务产业,才有机会长久生存。

        存量机构如何突围?

        根据银保监会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企业12081家,较2018年、2019年初分别增加4222家和540家。在新一轮洗牌之后,如何将自身融入至供应链场景、在细分行业综合化发展,以及怎样应用金融科技实现业务线上化等能力,将成为存量商业保理公司突围的关键。

        在孙扬看来,一方面,商业保理公司今后将向细分行业垂直专业化发展,通过熟悉某个细分行业的商业模式、风险模式以及行业趋势,形成壁垒。另一方面,商业保理公司也将开启平台化发展。可将自身积累的客户、交易数据,通过平台向金融机构开放,帮助金融机构渗透至更多的产业场景中去,这也是商业保理公司的助贷模式。

        “此外,商业保理公司也须全面部署线上金融科技手段,积极融入至母公司供应链中去,实现供应链化发展,从而获得大量真实客户和真实交易,增强自身实力。不过,这实际上也是最难的,因为供应链的复杂度很高,需要很强大的专业人才支持。”孙扬指出。

        “商业保理考验机构的并非保理本身,而在于基本功。”宋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保理公司的突围关键,第一是对客户业务的渗透能力以及对基础资产的管理能力;第二个则是数字化能力。保理背后反映的是贸易关系和多级组织之间的关系,不能站在一个单链条上看问题,因此能否用数字化能力追溯整个业务全过程及资产真实状态,是决定保理公司能否存活的一个关键。


【版权提示】网盛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xw@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研究院网经社关于网盛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